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向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央广网发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供图)

  央广网清远7月1日消息 “今天的仪式非常特别,终生难忘!”接过毕业证书,不少毕业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又是一年毕业季,受疫情影响,很多高校出于安全考虑,纷纷取消了毕业典礼而采取“云”毕业的形式,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却把毕业典礼办到了企业。

  6月30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20届75名毕业生,迎来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

  月薪过万的毕业生

  崔文强,广东佛山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内向,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小就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小孩”。

  但在6月30日这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标兵,他收获了台下的掌声;作为月薪过万的毕业生,他赢得了外界的肯定。

  “确实没想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崔文强回忆起自己的三年求学之路,“在这里改变了我很多”。

  2017年,他以学考成绩排广东省前50%的成绩被碧桂园职业学院录取。“有个亲戚的孩子之前在这里读书,家人觉得他做人做事的状态都不错,就跟我推荐了这个学校”。

  如果说学校是受到家人的影响,那么酒店管理专业则是他一手选定的,“我自己以前很内向的,想学一些管理的东西,跟多点人打交道”。

  他至今清晰记得当初踏入校园的场景,“学校虽然小,但是很漂亮,而且有一种很强烈的对比,开学第一天,很多学长、学姐热情地帮我们搬行李,路上见到也会互相问候。”

  大一课程相对宽松,但崔文强却过得忙碌而充实,加入校团委,积极参与社团,凭着好奇心和兴趣加入“调酒队”。到了大二,他一下子多了很多身份:调酒队队长、酒店管理专业的团总支书记……

  “倒不是说我有多么自律,而是跟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关,白天没课也不能回宿舍睡觉,可以去运动,可以去图书馆。”如今回头看这三年,这种充实感让他获益良多。

  2019年5月,他被分配到广东阳江的碧桂园酒店实习。五个月期间,先后在管家部、餐饮部、前台等一线部门轮岗,定岗后仅一个星期就升为见习领班。

  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在得知顺德当地一家电子产品公司招聘总经理助理后,他主动面试,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起薪直接过万,也是这个岗位招聘时候的薪酬上限。

  “压力还是挺大的,毕竟三年都是学酒店管理,虽然管理有些东西相通,但还是挺忐忑的”。

  谈到未来的规划,崔文强表示,要好好工作,不辜负用人单位对他的期望,同时准备“专插本”的考试,在学业上更进一步。

  特殊的毕业典礼

  在职业院校,类似崔文强这样经历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特别出众的才华,很多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但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的态度,一样踏出了走入社会的坚实一步。

  截至6月10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20届408名毕业生已100%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8.3%。其中,345人获聘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岗位,占比84.6%。

  值得一提的是,有24人初次就业月薪超过万元,占毕业生总数的5.8%,创历年新高。6位建工造价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同学,在集团系统外获得了万元月薪。

  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看来,今年的疫情环境下,仍能实现高质量毕业和就业,是极其不易的。

  “如果说前三年,外部经济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就业成绩还不足以说明什么的话,那么今年这么严峻的形势下,仍能经受得住考验,无疑是各种因素各种努力共同发力的结果”。

  今年是学院办学的第六年,也是学院连续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的第四个年头,迄今已培养毕业生1413人,就业率均为100%。其中有1075人毕业即成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占比76.1%。

  毕业典礼结束后的大合照(央广网发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毕业典礼选在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企业,相比很多高校采取的“云”毕业更庄重,也更具仪式感。

  刘惠坚表示,在酒店举行毕业典礼,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更是因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资源已成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成为学生培养基地,而且成为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

  “在酒店公司举行酒店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实至名归。”刘惠坚强调。

  就业率背后的模式创新

  高质量就业的背后,离不开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毕业典礼的发言中,刘惠坚重申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按学校创办人杨国强的理念和顶层设计,把教育教学和产业生产融合起来,实施校企共育人才的办学机制与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

  在他看来,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这一点贯穿于运行机制、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等多个方面。

  从运行机制上看,2017年,碧桂园成立了“碧桂园集团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构建起校企产权本质一致基础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引领集团企业、产业资源全面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截至目前,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培养基地134个;选派了273名高管、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71门。

  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据悉,学院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培养目标,聚焦职务岗位能力,改革重构课程体系,以“三段式”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教学。

  所谓“三段式”,即第一阶段(第1至3学期)是专业基础培养;第二阶段(第4学期)是专业岗位分流培养;第三阶段(第5至6学期)是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为期一年见习专业岗位职务,按1:1或1:2配备企业导师,进行专业岗位职务能力企业实践教学培养。

  第三个创新则是育人模式的创新。院长刘惠坚指出,学院正着力打造“一个主体、四个支撑”的大思政新格局。

  “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为主体,以准军事化管理育人、全员导师制育人、校企文化活动育人、社会实践活动育人为支撑。”

  从理想信念、人文素养、行为规范、人品人格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品质塑造,不仅让学生自我素养得到了提升,也更有助于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

  “不仅肯吃苦,基本功也很扎实,毕业后一到岗就到位,作为企业来讲,我们自然是很喜欢这样的毕业生的”,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有关负责人这样评价说。

  资料显示,作为一所公益慈善性质高职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贫困学生全额资助学费、教材及学习用品费、食宿费等,对非贫困优秀学生颁发全额奖学金。

  至今共招收学生2476人,其中来自广东、广西等10省(区)的贫困生2089人。在2018年、2020年广东高职院校满意度排行榜中,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连续两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