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杨祎)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教育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今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

图片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

  对于学术注水问题,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的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2019年组织进行了专项检查。

  为此,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

  《意见》提出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洪大用强调,下一步,教育部将从四个方面加强这方面工作。

  一是重视“教”。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的培养要严格学业管理,导师自身要以身作则,秉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育人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二是重视“学”。学生要有学业的投入,要严格执行学业过程规定,认真落实学习的各种环节。三是重视“评”。在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评审专家要真正硬起来。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评审,把好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把好毕业审核、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四是重视“管”。特别是要加强管理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健全处理学位“注水”、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推动分类评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不同层级的学位,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