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天津大学: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2018-04-08 09:5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 (记者 王启慧 实习记者 刘乌尔希春)生于忧患的天津大学,前身是创建于甲午海战之后的北洋大学。如今,经过百余年历史的发展,这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在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的同时,亦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在课程教学和德育建设上都起到了示范建设作用。

  天大海棠季 游子思乡时

  今年是“天大海棠季”举办的第七个年头。尽管天津大学是一所理工类院校,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颇为得道——将海棠打造成学校的“文化植物”,引导师生、民众发现美、追求美。天津大学种植海棠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这里土壤的含盐量非常高,许多植物不易成活,但是海棠耐盐碱,适应力顽强,不但能够生存,还能开花结果,繁衍满园,正如天大人求实、坚强的品格,所以天大人也特别钟爱海棠。每当海棠绽放,无论是蓓蕾初现,还是花落如雨,天大学生总是喜欢在花下徜徉,那一树树海棠便是天大学子们心底的那一份浪漫柔情。同时,海棠的花语含有游子思乡之意,每逢花开时节,在外的游子们都别有一番情感在心头,更有校内同学说:集齐四张天大海棠季的明信片,就可以毕业了。

  随着天大海棠季的举办,海棠逐渐成为“天大的另一张文化名片”,成为发挥大学文化辐射作用的重要平台。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网上都会有各种校园“花讯”。 “天大的海棠”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专有的名词,“春回天大看海棠”也成为社会人士、校友们的一种约定。每年的“天大·海棠季”贯穿不同文化主题,今年以“绽放新时代”为主题,一语双关,通过举办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活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活动举办期间,吸引了数万人到现场来感受大学文化,制作海小棠文化形象以及微电影《海棠花开》、主题明信片等文化产品。同时,学校宣传部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微博客户端的直播,感受网络海棠季。

  讲天大故事 筑天大品格

  天津大学注重加强校园环境中的文化元素设计,寓教于景,以环境元素承载历史文化,将学校的历史文化内容融入到道路和景观的命名过程中,让每一个环境元素都能够“有历史”、“讲故事”,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新校区中轴线上的“三问桥”,源于老校长张含英的三问:“懂么?会么?敢么?”,这既是老校长对校训“实事求是”的阐释,更是天大师生始终要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天津大学充分认识到真正触动人心灵的总是那些令人激动、意义深远的人与事,物与思。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天大品格,天津大学启动了“天大故事”征集活动,鼓励全校师生通过整理院系史、人物口述史等途径,挖掘历史和身边能够体现天大精神的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引导师生真正参与到天大精神的挖掘工作中。通过参与而受触动,因为感动而践行,天大师生在挖掘和讲述天大故事的过程中,形成了树天大志向、怀天大气魄、承天大责任、做天大事业的精神合力,自觉成为天大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真正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

  在挖掘天大故事的同时,学校还在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让校史真正“活起来”。不同于一般校史陈列的图片文字展览,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展示了大量丰富的现实藏品,通过声光、影像、实物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史馆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天津大学独有的精神和中国高等教育曲折却顽强的发展历程。博物馆还会结合一些重要节点,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并且开发“天津大学网上校史馆”、《天大日记》、校史变迁明信片等受师生青睐的文创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推广。

  扬师德文化 建最美校园

  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师德立项”,以挖掘宣传学校历史上著名的“十八罗汉”事迹为主题,发掘老一辈教师的师德风范,大力弘扬师德文化,不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教师创新发展的制度激励,形成了一支德业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于2001年制定《天津大学师德规范》,确立了“忠诚不倦、业务精湛、挚爱学生、率先垂范”的天大师德十六字目标,细化师德评价标准,将师德要求贯穿教师发展的全过程。

  多年来,学校涌现了大批先进个人和典型,既有国家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的院士、教授们;也有学生评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还有一批活跃在学生教育一线的机关干部、后勤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这些先进典型的评选,既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学生,也是天津大学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的学习典范,塑造了天津大学崇尚高尚师德的校风学风。

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被誉为“最美图书馆”

  除了注重建设教职工队伍,天津大学也十分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被称作“最美图书馆”,由国家级建筑大师、天大校友周恺领衔团队设计,整馆空间设计以中国传统“庭院”模式为中心,将“空间形象、文化内涵、大学故事”融入其中,既富有美感,更充满了书院气息。在这样复古的建筑风格下,天大图书馆还拥有高科技的图书管理方式,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方便书籍的借阅和归还,并且实现了新老校区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通借通还。

  学校党委书记李家俊表示,希望新校区“最美建筑”作为师生最重要的公共平台,能够激发学术精神、营造学术氛围,“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精神的守护者,当我们的大部分师生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就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办好了。”

编辑: 朱敬一

天津大学: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天津大学,这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在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的同时,亦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在课程教学和德育建设上都起到了示范建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