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切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职教育需要发力

2017-10-28 09:38:00来源:光明日报

  【教改透视】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今年3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并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两类教育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还必然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历史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稳定程度,对于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极为重要。

  普职协调发展,普及才有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跌宕起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从1985年到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基本上维持在1:1,在此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左右一举跃升到40%以上。而1998年到2004年间,在高等教育扩招与普通高中热的影响之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连年缩减,此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常年维持在40%左右,未有明显增长。2005年以后,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渐恢复增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方有显著提升,到了2016年已经达到87.5%。可见,如果不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那么很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无法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有效提升。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2万所,比上年减少676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56.70万人,比上年减少98.5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最新的数据是,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下滑至40.25%。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的日益萎缩,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已经受到极大挑战。如果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够达到50%,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那么意味着至少有40%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不能直接升学,而要选择就业。而在培养学生就业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显然更有优势。更进一步讲,经过第一次教育分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这批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明显“学力不足”,如果强制把其放在普通高中培养,在现有普通高中教育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并不见得有利于其发展。而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则了解如何帮助“学困生”成长成才。因此,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仅仅依靠普通高中,单纯通过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增加普通高中数量来完成普及任务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困扰。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情况下,大多数发达国家仍旧守住了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2012年世界经合组织主要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比情况如下:德国普高占到51.7%,中职占到48.3%;法国普高占到55.8%,中职占到44.2%;瑞典普高占到50.6%,中职占到49.4%;澳大利亚普高占到49.5%,中职占到50.5%;奥地利、比利时、捷克、芬兰等国的中职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世界经合组织各国的平均普职比为,普高占到54.3%,中职占到45.7%;其中,欧盟各国的平均普职比为,普高占到47.3%,中职占到52.7%。

  助力“精准攻坚”,中职更有优势

  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由于中西部贫苦地区的毛入学率与东部地区差距悬殊,短期内达到显著提升的目标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更加强调“精准攻坚”的重要性,即明确毛入学率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找到影响毛入学率的“短板”。事实证明,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在助力“精准攻坚”方面更有优势。

  其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目前,全国仍有4个省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于70%,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在地市中有11个地市毛入学率低于50%,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县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更低,部分地方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这些地方显然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而且可以使年轻劳动力获得一技之长,进而起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其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农村地区享有的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有调查表明,农村地区生源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其生源的稳定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可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另外,吸引更多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还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其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免除学杂费,这一政策惠及近2000万在校生,已涵盖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总人口的近一半。免除学杂费政策,将吸引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从而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职要提高吸引力

  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满意度、了解度以及父母的支持度是影响其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是影响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完成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切实措施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位置,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使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强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的“增量”主要用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则要积极开展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学校体验日”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家庭关注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家长还要转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帮助孩子选择一条更适合其发展的教育道路。

  其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一方面,要搭建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立交桥”,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中本衔接机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开上升通道。另一方面,要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落实普职大体相当要求。此外,必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办出特色与个性,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

  再次,要完善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并推进整个社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如果招考制度仍旧按照分数高低选拔学生,让高分者读普通高中,低分者被迫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那么很难改变中等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负面形象,切不可把教育“分流”变为“分层”。如果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仍旧以学历高低论人才,而不重视考核技能水平,那么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将很难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如果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上升空间与社会地位不能得到保障的话,很难想象会有学生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主动选择中等职业教育。

  (作者:石伟平,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郝天聪,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生)

编辑: 王启慧
关键词: 高中阶段教育;中职教育;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普职比

切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职教育需要发力

其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其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