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普及高中还有四重挑战:钱、配套、中职招生、门槛

2017-04-25 07:37:00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普及高中还有艰难的四重挑战:钱、配套、中职招生、门槛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了普及高中教育的决定。这一决策显然是国家给老百姓的一个大礼包,让人民共同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

  随着国力的增强,家长对子女教育水平需求的提高,普及高中教育一直就是教育界一个热议的主题。前些年,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比如陕北神木县很早就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实际上就已经变相普及了高中教育,教育部对地方此类普及做法给予了肯定与支持,但一直没有明确提出全国普及高中教育。北京上海等地,在生源最少时,户籍学生也就五六万,其实早已具备普及高中教育的基本财力,只是碍于一系列复杂问题,迟迟未宣布普及高中教育,原因就是实施起来,不仅是一个钱字可以解决的问题。

  普及高中,还有四个挑战必须引起教育决策部门的重视。

  第一个挑战:钱,地方财政能否稳定支持?

  这个大礼包是以国家投入为前提的。近20年来,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一直占大头,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与2001年相比,教育在财政支出中已经增长近15倍,逼近3万亿元。

  但如果普及高中教育,这笔钱还不够。此次宣布普及高中教育是中央决策,中央财政必然大幅增加投入,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是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投入为辅的。在普及高中教育中,必然遇到钱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毕竟,地方上率先提出实施免费高中教育的,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

  那么,落后地区怎么办?中央显然有考虑,在教育部的发布会上明确提出了这些地区的倾斜与保障政策。但是地方也必须出力,再穷多少也要出。如此一来地方是否能够对高中投入足额保证?上世纪末,为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各地勒紧裤腰带的历史让人记忆犹新。当然,在当时的过程中弄虚作假也不少,根本原因还是没有钱,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地方财政的波动。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并不健康,往往依赖于一个产业,比如能源,比如房地产。在经济发展情况好的背景下,政府可以支撑,一旦某些行业大滑坡,地方财政必然吃紧。比如前些年对煤炭依赖严重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缩水,各个行业的投入都受到严重制约,没有了这笔钱怎么办?这笔投入与其他财政投入不同,是无法回撤的,最后全部由中央财政兜底不是没有可能,但绝不是一笔小数字,各地社保的亏空就是一例。

  按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生均经费看,无论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均超过了1万元,分别达到10821元,和10961元,如果需要把毛入学率提高到90%,乃至100%,需要增加的经费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字。

  因此,各地在教育的投入上还要加把劲儿。

  第二个挑战:普及高中后,配套的中考招生如何进行?

  普及高中后,很多人以为可以直升高中,不用考了。首先强调,普及高中,不等于取消中考,理论上当然需要考,但在目前把升学考试当成学生负担重要因素的错误舆论误导下,中考必然进一步向水平化、等级化靠拢,甚至在一部分地区,取消或者变相取消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旦中考完全水平化,甚至取消、变相取消,那么学生负担会不会陡然增加?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前车之鉴。

  当年以义务教育的理由,全面取消了小升初考试,但是我们取消不了的是中国家长强烈巨大的择校需求与冲动,也难以阻止好学校需要好学生的基本价值选择。表面上取消了一个考试,但却诞生了更多的考试。各个著名中学以各种隐晦的“尺子”衡量选拔优秀学生,以奥赛为代表的各种竞赛、特长培训,以及各个学校的“坑班”大量诞生。如今,小学生超重的负担成为一种人尽皆知又一时解决不了的奇怪现象。好未来(学而思)诞生时,就是赶上了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其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小学培训,远远超过初中高中培训收入的总和,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取消考试,目的是减负,但客观上恰恰是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这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普及高中,理论上中考还是会保留的,但原来选拔性质的中考,进一步的水平化几乎不可避免,选拔性考试的水平化也必然会起到强化应试教育的作用:应对水平化考试,刷题是有效的。我们功利的文化,必然导致功利的教育,刷题教育几乎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配合普及高中,在中考改革中找到智慧而现实的办法,不走增加负担的老路,是落实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

  此外,在配套招生制度中,目前已经明确提出把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对应学区的做法,目的还是公平与减负,但这种做法,必然会加剧学区房的扭曲,强化了择校治理上的不足:钱不仅是择校的唯一途径,而且在上高中时,可以起到降分的效果,造成以钱降分的新的不公平。

  第三个挑战:如何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不会因此而滑坡?

  截至2015年,中职招生人数下降至601万人,也是其招生量连续第五年的下降,较2010年减少269万人,5年间降幅达31%。当年读职高与普高的比例为43∶57,与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目标相去甚远。中等职业教育也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完成中长期教育规划目标的领域。

  普及高中教育,最艰难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保证初中毕业生有部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保住50%这个基本线?

  在各地高考录取比例普遍逼近或超过90%,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的背景下,家长与学生更喜欢上普通高中而不是职业中学,这也是近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难点。普及高中教育,让这一矛盾可能变得更为突出,成为地方教育部门的大难题。

  没有人愿意上中等职业学校,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原因也比较复杂,绝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固然有观念的问题、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问题,但更是我们社会行业分层鲜明的问题。这不仅是通过投入,增加职业学校学位就可以解决的。实际上近年中等职业学校不断萎缩,并非学位不够导致,而是找不到学生,没有人愿意上。观念的改变需要漫长的过程,仅仅指责家长学生观念落后,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各地强力控制普高招生规模与计划,以保障中职学校的发展,也招致了许多家长的批判与不满。现在提出普及高中教育,首先就会给一部分家长与学生带来误解,以为普高随便上了,给这种强制性分流是否会再次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凭什么让我上中职而不是普高?

  通过考试与控制普高招生计划这种老办法保障中职教育规模是一个办法,但是事实上必然导致很多人直接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想法,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肯定就无法实现了。

  第四个挑战:能否真正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门槛问题?

  普及高中教育,必然要求系统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当地入学的问题,这一难度虽然没有异地高考解决起来那么艰难,但在局部地区其艰难程度也不容小觑,尤其在一线城市。

  这表面上是教育部门一纸命令的问题,但实际上与我们围绕户籍为主的社会治理体系与制度密切相关,更和当地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绝不是教育部门可以说了算的。怎么办?

  普及高中教育,对老百姓是一件幸事,但实施起来,还真不是行政命令这般简单,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每一位受惠者的理解!

编辑: 晓凡
关键词: 高中教育;中职教育;中职学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生均经费;招生制度;选拔性考试;中考招生;教育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