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在校青少年三成以上患有“心理综合症”

2017-04-24 17:59:00来源:央广网

  学生的心理疏导需要专业的老师,因为普通的家长、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招聘到专职心理教师真是难上加难。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而这3000万人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另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专家估计:目前有30%以上的学生患有“心理综合症”。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症状更为明显。心理专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结果显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6.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8%的检出率

  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所小学内,心理老师正在和三年级的一位女同学沟通交流。老师说,这位女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人也文静内向。但心理老师却通过一幅画发现了藏在这位女同学心里的秘密。

  老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个乌龟?还写上可悲和三个感叹号?

  学生: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他(男同学)故意找我的事。

  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和老师说,帮你一块儿解决,不要憋在心里

  在普通人看来是普普通通的一幅画,在专业的心理老师眼中,学生的画也好,字也好,甚至是他们摆放的物品的位置,都能透露出学生内心的许多想法。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专家总顾问文清对此这样解释:

  文清:心理学上叫荣格分析法,学生创作出作品以后,它会把你的潜意识你自己真正内心想说什么表达出来了。我们是专业人员,帮你翻译出来,然后你就会领悟,你的人格就会成长。有些时候家长的愿望和孩子的愿望其实是不同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特别叛逆,就是内在的不统一。

  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会变得敏感、容易冲动。同时,对于家长、教师往往也产生较强的叛逆情绪。记者采访了一些青少年后发现,即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潜藏了许多的苦恼,他们也并不愿意第一时间主动和成年人进行沟通。

  记者:如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你倾向于向谁求助?是你的同龄人比如你的同学,还是你的长辈,比如说你的父母?

  男学生:我同学

  记者:为什么?

  男学生:因为比较好相处。

  记者:你会向老师或者家长主动说出你不开心的事情吗?

  男学生:不会。感觉他们很唠叨。

  记者:如果你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比如说你自己很难解决的问题,找你的爸爸妈妈帮忙,你会不会觉得很难为情?

  女学生:有点。

  

  河南省濮阳市徐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董晓军通过自学,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他至今还记得,学校的一名女生原本打算退学。后来董晓军了解到,女生的种种问题来自于家庭。最终,成功地化解了这名女生的内心矛盾。

  董晓军:有一个女生,家庭原因失学了。我们连续去了三次家访。对她家庭结构分析。然后做了大量的心理疏导。她的父母是外地人,家里很穷。在学校她吃饭拿不起钱,长期她心理有压力,觉得欠着学校的钱很丢人。所以她不想上了。了解之后,学校免除了她的生活费,还进行捐款。孩子思想负担减轻了,这个孩子现在快快乐乐地在这里上学。

  董晓军告诉记者,在农村,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学生更加内向,不愿意表达个人想法。

  董晓军:一个是父母不在家,孩子的冷暖,他们心理诉求跟谁说?有时候即使父母在身边,他也比较忙,忙着挣钱。再一个,有的父母都不在家,爷爷奶奶没有交流的空间。他们之间代沟很深。爷爷奶奶问的最多的就是穿暖了吃饱了没有零花钱够不够。所以他们心里慢慢就会出现问题。

  对于董晓军校长来说,他还要承担学校的日常工作,并不能完全把精力放在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上。但是,由于乡镇学校多年无法招聘到专职的心理老师,作为校长的董晓军只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己扛在身上。

  董晓军:这样的机构还在努力健全。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师资配备紧张。

  同样的问题还困扰着宁夏西吉县将台乡明荣小学。明荣小学的校长坦言,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外出打工父母的增多,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从教几十年的老校长只能让老师进行一些有限的兼职工作。

  主要的心理辅导还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单独地进行辅导,咱们老师的水平还没有达到。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濮阳市。河南省濮阳市徐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董晓军说,普通的学校教师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并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的细微变化。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普通文化课老师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

  董晓军:班主任老师要面对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顾不过来。所以每个孩子的冷暖,他想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完全表达给班主任老师。文化课老师在这方面没有特长。咨询师就能弥补这方面,更加深入,更加细微。

  时间长了,学生的内心问题没有途径进行疏导,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产生了。

  董晓军:像这些问题时间长了,人必然有个导向。所以游戏孩子就出现了上网、聊天、微信,他们在那些地方找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找不到的温暖。但是那里面有些东西,正面负面的很多。

  记者:留守儿童增多,也给学校心理教育方面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董晓军: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去年年底,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只有当各级教育部门真正提高待遇,把专职心理教师留在农村、留在基层学校,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编辑: 王启慧
关键词: 农村留守学生;留守;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