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教育 > 教育滚动

央广网

“慢就业”是失业遮羞布吗?

2016-10-31 09:3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叫我雪成:不久前看到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提出一个“慢就业”的概念。说的是现在不少高校生毕业后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并称“慢就业”给人们沉静下来仔细观察、学习、思考的时间”“可以让自己以更成熟的面貌面对人生”……有专家直接指出,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慢就业”就是失业,“慢就业”只是为“啃老族”找到一块遮羞布。

  @云丹晋美:作为一个身处“211工程”高校、英语四级没过的工科男,别提找工作的压力有多大了。学校里的招聘会,第一轮筛选简历,一个四级就已经失去了面试机会。争取过,却也无奈,辗转于兄弟院校,连夜硬座奔波参加宣讲会。如今到手央企offer一沓,只想说不去试永远不知道有多少机会在等待!

  @晴天偶尔云路过:精疲力竭,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挣扎。发现没有靠山的自己,只能靠自己,去摸爬滚打。

  @揣着怀表的兔子:作为一名“大四狗”,还是二本学校学金融的,表示现在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银行初面,学土木工程的都有,然后还有数不清的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从你面前趾高气昂地走过,现在才开始明白起点有多么重要,以前总以为大学都一样,只是名字不同,可是现在才发现真的错了。已经有很多在一流大学的高中老同学获得了保研或者出国的资格,只有羡慕的份。这个世界遍地是机会,但是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真的是对的!

  @夕阳:去西北工业大学面试时,500人同时竞争。自己一个二本学校(毕业生)如何拼得过他们,明知道不会有结果还是选择去面试!之后又北上转战内蒙古工业大学,终于有企业愿意接收俺的简历,因为自己独特的从军经历,给自己多加了几分胜算!一直在等待HR的回复,终于有了点希望!

  @洋葱:高中毕业那年和朋友一起去找暑假工。带着那种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也可以挣钱的心,两个姑娘没有涂防晒霜,没有打伞,就这样在大街小巷里穿梭。最终和另一个朋友去了芜湖,找了一份烧烤店的工作。夜班,下午5点到午夜,穿串、择菜、擦桌子,各种都干。那段夜晚工作的经历让在大学的我明白,努力是必须的,即使艰难,也要义无反顾前行。

  @木易:我一个宁夏来的女汉子,在粤北地区上了4年大学,今年2月份只身来广州找工作。住了3天旅馆,3天后找到工作,自己在半天内找到房子。隔天就上班,前一晚只盖一张被单睡觉,缩着冷得发抖的身子入眠。那一晚我梦到了妈妈的怀抱,如此温暖。醒来后,我还是冷……如今,已成为真正的女汉子。在外打拼,我很好,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愿意付出努力。与君共勉。

  @雨天:有的人一生都在找工作,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提高充实自己,希望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潜力发挥到极致,而有的人却一生忠于一份机械式的工作,能够有碗饭吃,根本不追求上进。希望我们做第一种人。我18岁时做过小饭店的临时工,洗碗、端盘子、择菜,月薪300元;21岁找了一份大饭店的临时工,传菜员,月薪900元;22岁大一那年假期找了一份销售衣服的临时工,月薪1000元左右;23岁大二那年假期找了一份销售手机的临时工,月薪1500元左右;24岁大三那年实习期,找了一份菜店收银员的工作,月薪1800元左右;24岁那年10月份就职于一家国企。我的学历是专科,能够签到一家国企,自己觉得很满意。回望自己的求职路,不管是服务员还是科员,都是一种难得的人生阅历,它让我们更好地明白与理解服务人员的不易,也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端正工作态度。

  不管是现在的你还是未来的你,在找工作时,还是应该把自己放得低一点,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罢,学历证书只是一张纸,只是你通往一家企业的敲门砖而已,过了这道门它什么也不是,所以不要把它看得那么重。找工作时,遇到HR,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介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一定要让对方看到你是一个诚恳的人,另外不要把自己的工资期望值定得很高,要明白目前的自己没有任何筹码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诚实做人,诚实做事。

 

编辑:王启慧

关键词:慢就业;面试;211工程;啃老族;学校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慢就业”不是不就业

进入十月,各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有数据显示,预计明年我国将有1000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不过,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有一部分人似乎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

2016-10-14 17:19:00

90后大学生频现“慢就业一族” 放眼海外慢就业也存争议

随着大学新生的“上架”,已经“下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离开了学校,并且大部分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过,在这群毕业生中,也有不急着就业、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人,这样的一群人,被称为“慢就业一族”。

2016-09-10 13:09:00

教育时评:“慢就业”虽好,也别盲目跟风

在“慢就业”的背后,除了年轻人个性、就业观念多元等诸多原因,教育环节缺乏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从发展来看,“慢就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非主流”,但其背后还有哪些“真问题”值得更多关注和思考。

2016-09-08 11:0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