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论坛一:全球化时代 中国海归的作用与使命

2017-08-12 09:17:00来源:央广网

  

  主持人:

  王辉耀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研讨嘉宾: (按照姓氏音序排列)

  陈志武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经济学)、前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刘  爽     凤凰新媒体CEO、执行董事、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运营总裁(COO)

  马  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汪潮涌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

  薛  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

 

  以下为论坛实录:

  王辉耀:今天外边下着大雨,我们刚才还担心没有人来,结果全场爆满,刚才还加椅子,看来大家对大会的期待还是很高的。今天我们开始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欧美同学会论坛的大会论坛第一场,这一场我们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归的作用与使命”。这一场请到了非常资深的几位重量级的嘉宾为我们做介绍、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同时也对我们论坛的主题进行他们的阐述,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们这一场论坛的嘉宾:

  陈志武教授,他是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经济学)、前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刘爽,凤凰新媒体CEO、执行董事、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运营总裁(COO)。

  马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平常对经济、货币、人民币方面,央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研究局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海归,以前在跨国公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都工作过。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国内资深的专家。

  每个人的简历都很长,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今天第一场的话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们听到了有关的主管部委跟留学人员工作有关的部委对留学人员提了很多很好的政策,很多的建议,现在就留学人员群体自身来讲,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留学人员在历史上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早上也有所提及,从中国整个近代史100多年看,第一个留学生1872年容闳带领170多个幼童到今天留学成为了大潮,500多万留学人员回来250多万,这是人的流动全球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这个话题在今天这么一个新时代、新时期,我们怎么样进一步发挥中国留学人员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对留学人员还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说我们还有什么样的使命,我觉得对留学人员来讲都是值得探讨的。我知道今天在座的绝大部分都是留学人员也有很多媒体的朋友,我想这个话题是一个很中和的话题,所以我们开始比如请每一位嘉宾每人5分钟可以先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再进行第二轮的交流。

  陈教授今天中午要回香港,陈教授先谈谈您的观点。

  陈志武:谢谢非常感谢王会长,大家都看到,不管是2005委员会还是欧美同学会,因为有辉耀会长的介入能量一直是非常高,所以我很佩服他怎么能够做到这么多年每天能量都这么多。

  讲到留学话题我想最早从中国出去留学的是不是《西游记》里面讲到的?为什么有《西游记》大家想一想这背后的故事。我想简单花几分钟时间讲三点:

  第一.尤其在今天的环境和背景之下有很多的变化,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要记住一点,对于任何社会来说最重要的开放实际上是人的开放,教育的开放,教育的开放不只是让很多留学生到中国来,更多是很多中国人走出去。因为在经济学里面,我们可能比较抽象的学一些基本的原理,比如说我们为什么喜欢市场呢?因为市场可以把资源配置的更有效、更好。但是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最最重要的资源或者说资本就是人力资本,没有人的话所有其他的物质资本、甚至于金融资本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因为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所以人的开放、人的对外开放、教育的对外开放就是非常关键的关键。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在学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不太容易看到,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的内涵都是非常非常关键的,首当其冲的最重要的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这些年也注意到了,我们80年代在美国刚刚去留学的时候,从日本和韩国去留学的同学非常多,但是最近这些年实际上我最后看到的一个日本来的学生是15年、20年以前了,最近这些年不管是来自于日本的、韩国的甚至来自于台湾的留学生在美国都很少,这些也多多少少看出来,之所以日本有失去的20年等等这些,实际上跟他们的思想、教育、人的开放这方面越来越收紧可能也有一些关系,这是我想强调的第一点,中国的对外开放应该继续,尤其是人的对外开放应该继续这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基本的国策。

  第二.留学不只是为了饭碗,不只是为了工程、科学和会计,甚至于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我知道也许在座的各位海归朋友大多数现在不是在做PE、VC基金,不管你原来学的是科学的还是经济学、人文的现在基本上都在搞PE、VC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以前学的学科大多数都是工程和科技,这样以来有了一个饭碗,但实际上在中国只是为了饭碗去谋生、去学习这个必要性越来越低了,因为大家的财富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少,实际上现在大家谈的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说,现在生命科学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在耶鲁生命科学的教授、同事跟我说,再过20年人的平均寿命可以增加到120岁,我问他们我们受的教育过去那么重视饭碗,为了工作而去受教育去读书,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人真正一辈子工作的时间也就是40来年,50来年,这样一来如果活120年的话,工作只有40年还有80年怎么过日子,怎么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教育不只是为了饭碗,为了职业生涯,实际上更重要的也应该是为了做人。当然这一点讲起来好像太抽象了。

  我举一个简单的,这些年也一直在思考的例子,我小的时候在湖南农村长大,我们周边那些大人喜欢说,看到哪个不读书的人不讲理的人喜欢说的话“他是读过书的人怎么那么不讲理呀”大家想想背后的含义是什么,真的读了书的人,读了计算机教材、物理的教材真的会更讲道理吗?未必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可能马上就想到,读书看你读的是什么书,如果我们读的书是为了饭碗的话未必真的会做一个很好的人,做一个更有意义、更有趣味、更有价值的人,所以我觉得在今天中国,收入越来越高,经济体量也越来越大的时候,学会做更全面的人、更有意义的人是我们要补的一课,如果你安排你的专业千千万万记住这一点,读书不只是为了饭碗。

  第三.最近这些年因为在耶鲁的原因也是看到了中国比任何别的国家要多派出了最多的官员,不只是到美国,也包括去新加坡,在其他的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甚至于到一些非洲国家去学习,这是太好的一个政策了,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要重新把这方面的官员教育、官员再教育的对外开放重新做起来,正因为中国在过去20几年中国在这方面做的这么好,大概15年、20年前开始印度每次派两批每次25个议员到耶鲁学习一个月,我说中国对外开放做的比印度好多了,因为中国派出来的各级官员,在国内都是不用自己做饭、也不用自己开车、不用自己做任何事的,在美国的那些大学首先要学会自己怎么样做饭,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我觉得这是一个做了二三十年的官以后再去体验一下怎么做人,本身的价值就非常高。这些熏陶和影响最后带回了中国,尽管我们很多人都抱怨100个官员出去的没有几个真正学什么东西的,但是我觉得100个官员里面如果有5个左右真正的在很多观念方面受到了影响的话,那还是非常值得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只讲这些。

编辑: 安红丽
关键词: 论坛;全球化;中国;海归

论坛一:全球化时代 中国海归的作用与使命

主持人:王辉耀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