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课题
构建教研科研一体化模式 促进教师在课改中成长
中广教育    11月06日 13:23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良乡第三小学自2001年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市级样本校以来,一直把提高教师素质、造就名师作为搞好课改、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教研与科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构建教研科研一体化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研出精品,上档次,又有利于教师摆脱那种“金玉其外”的形式化的研究。良乡第三小学结合教师实际,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做保证,引领全体教师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教育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掌握教育规律,通过实践推动课改深入进行,同时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地加以总结,并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提高了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

梁校长在做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讲座

  一、从学校教师实际出发,搭建教研科研一体化平台

  首先良乡三小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学校教师大多是从教时间较短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他们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在课改实验之初就明确提出“双向成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学校不仅是培育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造就教师成才的沃土。

  教研科研一体化要得到良性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良乡第三小学建立了“校长→教研主任→课题负责人→课题成员(教师)四级“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责任与管理机构。做到教研科研一体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

  准确定位培训方式。通过研究我们达成共识,教师成长要依托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如何把教研和科研进行有机整合,在十五期间学校教科研工作了整体调整,由人人有课题的普及型向个人引领、专题合作型模式转换。教研科研从时间、地点、交流方式、做有机整合,完善管理。

  二、从课改问题出发,确立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良乡三小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以科研为先导,用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十五”期间的科研工作立足课改,解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法途径、效果与评价等诸多问题。

  学校研究的课题包括全国、市、区级课题十一个,课题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涉及到管理、德育、教学、心理等多个范畴。其中综合类课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的课题“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构建学校环境教育一体化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从管理到教育教学,在课改进程中都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德育类课题有:国家级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实验研究》,研究重点为低年级家庭教育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国家级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途经一体化的研究》,研究重点为构建学校环境教育特色,创设和谐氛围,研究德育实效性;市级课题《中华美德教育与道德建设互动研究》,研究重点为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中培养小学生孝亲敬长的好品质;市级课题《中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选择能力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自我防护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类课题有:国家级课题《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研究重点为如何充分利用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市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重点为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探究活动,探索各个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区级课题《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途径的研究》,研究重点为营造书香校园,鼓励阅读名著,改变教学方法;区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区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研究重点为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观向上品质。

  三、落实教研科研一体化,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建立清晰明朗的教研网络

  为了使“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落在实处,良乡三小建立了清晰明朗的教研网络,为教师搭建交流、研讨的平台。学校除去跨校联合教研组(协作组)、年级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外,还有数学、语文、科任三个中心教研组。全部由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由副校长、主任主抓,按学校指定的时间组织活动。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学科问题、科研课题,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教研活动,发挥骨干的示范作用。

  2.贯彻切实可行的制度

  (1)定时教研科研制度

  学校规定校本培训时间:每周二下午学生放学后为各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学生放学后为中心组活动和科研活动时间。

  (2)领导带组制度

  学校每位领导各带一个教研组和一个科研组,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参与每次活动,解决组内日常问题。

  (3)优质教研组评选制度

  从2002年9月开始学校优质教研组的评选工作。在教研组的评比标准中,科研成果的推广作为重要一项。从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奖励优质的教研组。获得优质教研组称号的可以得到300元奖金,用于购买教研组所用的书籍、用品等,这样有效做到教研科研互补与延伸。

  (4)定期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末都要召开课改研讨会、班主任研讨会、教科研研讨会。大家交流经验教训和困惑,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5)人人作课制度

  每个学期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在教研活动中研究解决方案,并作课验证方案,在同组评价和自我反思中撰写科研论文。

  (6)集体听课培训制度

  为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专业素质,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校性教研培训。每月周二全体教师集中培训,学习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组织各学科的课标考核等。针对听课发现的问题,在每月开展全校性的授课评课活动。活动中,教师观看有关课例,主管校长、教科研组长结合课题和课改理念找出存在的问题,互相切磋。活动之后,学校领导跟踪听课,本组教师互相听课。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教研活动,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7)教研反思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记“教师札记”和“教学随笔”。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名著,看一本专业指导书籍,摘记十次读书笔记,撰写五次随笔。为此学校多次聘请专家指导,曾特邀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林培英教授,做了《实践、反思、发展》的专题报告,聘请了首都师范大学赵德成教授,讲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四、科研成果在教研活动中应用推广,促进课改深化

  1.重视过程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

  (1)在交流中活动提高课改实效性

  十五期间,我校多次承担了EPD项目研究、传统美德、信息技术整合等课题的展示、交流活动。2002年3月,我校成功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50余外国友人对我校的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11月学校代表房山区完成了接待全国传统美德课题培训班学员的任务,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听课。在各项活动中老师学生都得到锻炼,节节班会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意识方面有很大发展,受到专家友人的好评。2005年4月2日学校举办《关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子课题的专题交流研讨活动,“探究式教法”受到北京市教科院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与燕山、宣武、丰台等区县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2005年11月7日房山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上我校教师做课六节,从语文、数学、美术、心理辅导等多个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市里专家和领导的好评,把我们的方法概括为学科融合法。每一次展示交流活动,既是对科研成果的检验,又是对教研活动的能力水平的提升。

  (2)在总结中提升推广科研成果

  学校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学校、教师及学生成果丰富。为了更好的推广成果,良乡三小编辑了校本教材和学习书籍共五本:

  《远航》—教师教学论文案例集;

  《扬帆》-德育科研案例论文集;

  《小荷初绽》—学生优秀作文和日记集;

  《家长手册》—与家长沟通的纽带;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五、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不断创新发展

  1.教师提升了教育理念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我校教师的理念得到显著提升,反映到教师身上是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教师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以生为本的思想和情感。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个性发展,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要考虑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我们根据新课程要求总结出改变自身教学行为的六点共识: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三是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四是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创新;五是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六是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2.教师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经过六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蓬勃发展,教研风气浓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大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几年来我校培养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2人。在全区连续两次的教学评优中成绩显著, 我校多次承担市、区级课改教研活动、教师做市、区交研究课百余节。承担了房山区课改总结会作课、评课任务,教师的作课、评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我校还在课改总结会上作典型发言。先后2次代表房山区接受北京市教委的检查督导,周生利、谢维红、刘艳超等多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师多人次获全国、市 、区各类评优课一、二等奖。教师个人获国家级、市级、区级各项奖励904项,张德秀老师的录相课获十五信息课题全国一等奖,评优课获北京市一等奖。我校多次被评为北京市课改先进学校。课改不仅提高了教师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涌现出了一批特长学生,他们在区级以上获奖1567人次。

  在课改实践中,师生得到共同发展,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学校逐渐成为一所学习型学校,带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学校成为每一名学生的乐园、每一位教师心中的家园。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