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教育频道 > 考试高考 > 公考

网民称公务员队伍应“挤出”寄生虫 留下奉公者

2014-01-27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近日,广东、上海等地一些公务员辞职,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也让这一不少青年艳羡的职业,暴露出了“硬币的另一面”。

  过去一年,在中央“八项规定”厉行下,有人慨叹:“为官不易”,也有人担心:“有能力的年轻人都走了,谁来当公务员?”

  而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样2000条18~45周岁网民讨论后发现,逾七成(72.6%)青年网民期待,公务员队伍应该借此“沙里淘金”,“挤出”一部分寄生虫、投机者,留下稳健奉公的群体。

  一些青年误以为“公务员=贪官”

  马文莉(化名)是河北某市的党委宣传部公务员,“从政”13年,刚到正科级。在她眼里,基层公务员队伍,可用3个词来概括:“年轻,低薪,高压”。

  “机关里的典型景象是:几个60后,带着一群70后、80后干活,平时‘朝八晚六’,但基本不可能按点下班,值班、下乡慰问、组织活动会占去你的大部分周末。”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的月工资是1000多元,加上所有福利,不到两千元。”

  这似乎与很多人想象中的公务员生活,相去甚远。

  “在现代国家,公务员队伍一般由一批有志于为公共事业服务、视社会荣誉感高于金钱利益,并且有一定管理智慧和水平的人构成。但在中国,一些青年——包括他们的父母,误以为‘公务员=贪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国考”持续数年高烧不退,在竹立家看来,就不那么正常。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位教授曾提供数字显示,大学生中愿意当公务员的比例,新加坡为2%,美国为3%,而在中国,76.4%愿意考公务员。官方数据称,2014年度,有152万人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考试录用比例达77∶1,而在2003年,此报名人数仅为8.7万,十年间“暴涨”近18倍。

  为什么那么多青年想当公务员?

  2012年年底,央视《新闻1+1》节目披露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排在第一位的是“稳定、有保障”,“福利待遇好”居第二,其后依次是“社会认同感”、“上升空间大”……而“为公众服务”排在最后一位,所占比例只有4.7%。

  “学而优则仕”,“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竹立家认为,受传统“官本位”思想,以及现实中“贪官”、“懒官”、“庸官”等案例影响,至少两类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动机,并不单纯:“一类人寄望于升官发财、高高在上,一类人希望从此一劳永逸、‘喝茶看报’。”

  而中央厉行反腐之后,附着在这一职业上的利益、寻租空间被压缩,公务员系统内叫“苦”声日渐高涨。有媒体担忧,公务员队伍会出现“辞职潮”。

  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样的18~45周岁青年网民群体,却对此表现得较为“淡定”。

  其中,超过七成人(72.6%)认为,对公务员辞职不该大惊小怪,而应视作“沙里淘金”。如意见领袖王久辛评论称:“本来就该让‘谋私的’出去,‘挤出’公务员中的腐败者。”网民“华富婧”则分析,也许“这个才是反腐败真正的正面效果”。

  “公务员本来就不应该是‘人人打破头’都想得到的职业。”网民“向向0402”借此反思。“山竹丛”建议:“既不专,又不勤,只是把官道当谋私之道的无能之辈,应该尽早离开公务员队伍。”网民“飘緲孤鸿影”则借用黄埔军校的门前对联,警示欲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腐谋私,莫入此门。”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单晓琳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