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众家谈“预录取”:考生权益能否保障是关键
 拿到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却最终未能被录取。日前,安徽省7名被南京大学预录取考生被放“鸽子”事件,让舆论再次关注一些名校在高考录取中采取的“预录取”做法。近几年,名校招生为何热衷于“预录取”?这一做法是不是合法?学生的权益在“预录取”中是否能得到保障?今年高考后,有关“预录取”的一系列疑问被提出。那么,“预录取”究竟是好是坏?来看看众家如何评说。
相关阅读:
·考生和南大签订预录取协议书 最后却被“放鸽子”
·7名高分考生被“预录取”结果无一人能进南京大学
·考生曝与上交大签预录取协议后 复旦老师称其...
·安徽教育厅回应预录取事件:南大不可能为此做...
预录取对考生填报志愿是一种误导

预录取是不是对学生有利?仔细分析发现,这种做法对名校有利,对考生并无太多好处。大学发出预录取协议,本质上对考生填报志愿形成了误导。有高校告诉考生,与本校签了预录取协议后,只能把本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的A志愿,不能填报其他学校,而实际上,考生完全可以把某校填在B志愿的位置上。 …【详细】

预录取承诺是不能轻易做出的

签下预录取协议,家长和考生们感觉像吃了定心丸,但实际上学校可以随时撤销承诺而不用担负任何法律责任。在录取时,有关部门规定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如果分数低了,高校肯定还是录取不了。目前在大学招生中,除自主招生外,高校与考生和家长约定的预录取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详细】

既然不合法 为何不遭罚?

令人遗憾的是,“预录取”被曝光多年,教育部门却一直没有公开表态,这让考生和家长越来越糊涂,而相关高校或许也觉得这种做法“被默许”,于是进一步大胆推进。当预计的录取分数线与最终的差异较大,学校也无法增加招生计划来“兑现”承诺时,就会导致预录取学生不被录取的局面。 …【详细】

怎样做才能对学生有利?

首先,教育考试部门应该把基本的政策常识、志愿填报技巧告诉考生,避免他们被不负责任的高校忽悠,被不规范的招生操作侵犯权益。其次,要深入推进高考的改革,实现考生和大学的双向选择,考生可以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可以独立进行录取,一名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出选择。…【详细】

应借鉴国外高校发展经验

特色化对名校很重要,但我国大学往往一味追求大而全,一些本来特色鲜明的大学反而失去特色,学科逐渐趋同化。其在招生上的反映就是不得不与对手一再“撞车”。美国高等学府中名校也很多,由于各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定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详细】

相关专题 

高校“生源争夺战”因何愈演愈烈

“掐尖儿”,是最近颇流行的网络用语。今年,在“招生”战场上因“掐尖儿”出现了“火药”味儿。…[详细]

近期回顾more..

部分娃对父母信息“不清楚”

在填写信息表时,涉及到父母生日,职务,政治面貌等内容时,不少学生都填不上来。

双语教育“太早”引质疑 是否越早越好

几个月大的宝宝连母语都不会说,“爸爸妈妈”都不会喊,却被送去学英语,家长们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素质在“考过就忘”中叹息

近六成人表示中学学过的知识多数都忘掉了,其中数理化课程忘得最厉害。一半人认为中学学到的知识“偶尔会用到”,近两成人表示从来用不到。

网友留言 

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联系我们 

电话:010-57470986    邮箱:ed@cnr.cn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编辑部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366、57470986 -- 传真:010-63878366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