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报道

绍兴职教中心:做地方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中广教育 2010年05月18日 09:12

绍兴职教中心让教师沉到企业,服务贴近企业,课改瞄准技能——

  绍兴飘逸服饰公司原来只有60名员工,靠租厂房生产,如今却产值过亿,公司总经理陈育东对绍兴县职教中心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如果不是两年前学校派出的以周雪峰为首的服装设计团队进驻工厂,开展产品设计研发、质量管理等“贴身”技术服务,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公司能有今天的大发展。

  近年来,绍兴县职教中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把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职教课程改革作为三大抓手,实施“三位一体”推进工程,使得学校成为服务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专业教师掌握前沿技能

  绍兴是纺织大县,纺织设备和技术日新月异。绍兴县职教中心校长黄伟祥说,纺织机械更新速度非常快,几年前就已经“无梭化”了,可教材上举的例子多数还是有梭织机,如果教师不接触企业,还是按教材照本宣科,那么学生毕业后就连机器也不认识了。

  为此,学校规定所有专业教师都要深入企业实践,每个暑假不少于1个月,每学期不少于2周。与此同时,学校还完善了专业部和学校的检查制度,建立企业对教师锻炼的反馈意见及教师写日志的制度,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纳入教师岗位考核。青年教师钱军在天圣纺织呆了40多天后,带回了整整一麻袋资料。

  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某一项目的实施往往会牵涉到好几门专业知识与技能,于是,绍兴县职教中心就开展校内技能集训,改变以往专业教师只会一门专业课的局面。2009年暑假,学校对服装、建筑、机械、电子等专业课教师实施为期20天的集中技能培训,所有教师都会了CAD软件做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专业教师掌握多种前沿技能。”黄伟祥说。

  同时,学校还以校企联合为依托,选聘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技能教学任务。这样,学校帮助企业完成技术转型升级就更有底气了。

  主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纺织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而绍兴县传统支柱产业就是纺织行业。从去年开始,节能减排就成了许多绍兴印染企业提高质量、摆脱危机的自觉选择。

  在引进世界一流的染缸设备后,绍兴县大部分企业却因缺少技术人员,无法使用维护这些先进设备。学校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染整、机械、纺织、计算机四个专业的骨干教师,对新型染缸进行结构解剖、数据分析和使用调试。通过半个月攻关,编出设备使用、常见故障排除手册送发到企业,同时派教师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并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的到来真是一场‘及时雨’,启用新设备、培训300名员工,让公司万元产值电耗一下子下降11.76%,一年就增加近500万元的效益!”说起染缸的顺利使用,绍兴怡创印染有限公司经理钱淼根一脸兴奋。

  绍兴县教育局局长许义平也说:“绍兴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更要有强大的智力支撑,对此,职业学校责无旁贷。”

  在汇集国际纺织服饰设计精英的中国轻纺城——创意大厦,职教中心专业教师负责的花样设计工作室、服装设计中心、纺织研发中心三个项目入驻后,专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测试、培训和科技攻关服务。这“三个中心”一年直接服务企业2300家,服务项目超过5500个,为绍兴县的纺织印染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课程改革强化校企合作

  新颖的校企合作平台成为绍兴县职教中心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构建了“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建立校内教学工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当地知名企业绍兴宝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入200万元在校内建设了汽修实训基地,汽修专业学生都在这个基地实习。

  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学校又开始了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加大技能课程比重。学校实施了“四改变”课程改革工程:把以前的系统学习、先学后用,变为先分散后集中,在做中运用、做中体验;把以前的按照学科教材逐章讲,变为根据项目需要挑用补漏和学习相关知识;把课程从以前的知识积累,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方法;把学生的学习,从以前的被动应付,变为了积极进取,单项能力变为了多项能力。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技能水平是否得到提升,就业能力是否有所增强。在近3年学生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荣获2个国际一等奖,7个国家级二等奖,20多个省级一等奖。尤其是服装设计制作比赛,学校学生连续3年囊括浙江省前三名,蝉联团体冠军。(记者 时晓玲 通讯员 吴立云)

   ■专家观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顾问杨金土:

服务社会是职业学校的责任

  国内外经验证明,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学校与社会关系密切程度的标志,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试金石”,更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浙江省绍兴县职教中心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归纳起来,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三方面:第一,提高认识,让学校教师深切意识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院校对此责无旁贷;第二,通过制度创新,紧扣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性环节,有效增强学校的服务能力;第三,把增强社会服务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校企双方相互深层次参与的浓郁氛围,造就了企业和学校互利双赢的局面。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