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李新:高中应注重特长教育
中广教育    2010年03月31日 11:03
    中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化基础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奠定基础,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这无疑是在教育改革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我想我们的思想是不是可以更解放一些,将基础教育阶段缩短到小学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主要注重学生的特长教育,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将高校专业和普通高中特色课程设置结合起来,直接打通高中和高校的直通车通道。

  我认为,现在培养人才的战线拉得过长,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光基础教育阶段就占去了12年,一个人从七岁开始入小学,到初中毕业已接近十六岁,这在西方是进入社交界的年龄,进入社交界,一个人就开始独立了,而我们的孩子还处于接受高中教育阶段,经济上生活上无法独立,如何成人?一个人接受高中三年教育、大学本科四年教育,再有三年的研究生教育、三年的博士生教育,等毕业,多是接近三十岁的年龄,无论男女都是大龄青年,都错过了最佳婚育年龄,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大家都知道,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应该是20岁—25岁。即便不上研究生、博士生,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时一般也是23岁,等工作、恋爱、结婚,也同样错过了生育的黄金时代,也同样不利于将来人口素质的总体提高。现在“剩男”、“剩女”,尤其是“三高剩女”现象的出现,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生活方式问题,而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将来人口的整体素质是否能够得到提高,不容忽视。因此,我感觉到我们的学制是不是可以缩短,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八年;高中两年,主要用以发展学生特长。从小学到高中,一个人经过十年的学业教育,到了十八岁,进入社会,那便是真正的“成人仪式”了。

  小学、初中的基础教育阶段,除学习基本知识外,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学生的学习要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要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要切实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小学阶段的奥数教育要坚决废除。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从目前的教育来看,小学、初中的数学确实偏难,而且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数学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就算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了,他们自然可以将这种基本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

  高中阶段应该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高中可以实施模块教学。可以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形成相应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在这方面,高校可以与高中开设直通车,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直接到高中选拔自己专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样,学生高中毕业后,除了参加各专业所共同需要的学科统考(如基础写作、英语会话)外,其余则是根据自己模块学习的特长,参加高校各专业所设置的相应的考试。可以是双向选择,高校有选择考生的权利,考生也有选择高校的权利。这方面新加坡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我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可以放在初中进行,但不要太难,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存技能,而且不要搞排名,不允许各初中学校进行横向比较,不作为初中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或唯二考量标准。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责编: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