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上海市教委有关处室负责人解读纲要文本
中广教育    2010年03月31日 10:45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上海市教委发展规划处负责人答记者问

  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文本出台之际,上海市教委规划处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解读《规划纲要》文本核心理念等相关内容,分析《规划纲要》理念特点、教育投入、指标说明等问题。

  该负责人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规划纲要》颁布与实施的核心理念,它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等特点,并在中长期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核心理念彰显教育价值,体现全民性、全程性与全面性

  记者:《规划纲要》文本明确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把育人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请问教育应该如何通过这一核心理念来实现其价值?

  负责人: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促进人的发展,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择。建国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比较落后,教育更多地被赋予了促进社会尤其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功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作为中国发达的沿海城市,《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把育人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十七大以来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体现了较高的战略眼光。这是一次巨大的理念突破,是教育人性化的理想目标,它将使上海教育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记者:《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其具体特点是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请问这些特点分别是怎样通过《规划纲要》体现出来的?

  负责人:核心理念中的“每一个”突出了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即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对象既包括户籍人口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既包括普通人群也包括特殊人群,既包括刚出生的婴儿也包括所有愿意和能够学习的成年人。

  核心理念中的“终身”则彰显了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即在人出生到死亡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教育。这种教育既有学校教育,又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技术教育。

  核心理念中的“发展”则彰显了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即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获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使每一个人都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记者:《规划纲要》针对上述三个层面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负责人:在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层面,《规划纲要》除对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外,还提出了“成立独立建制的0-3岁散居婴幼儿教养指导服务机构,形成由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儿委等部门协同运作的早教服务网络”;加强特殊学校建设,完善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残障学生‘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构建适合超常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满足超常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建立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社会教育体系,努力满足个体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创新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发展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适应非本市户籍人口增长趋势,完善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教育保障机制。”从而使上海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教育对象的全覆盖。

  在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层面,《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习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人学会终身学习,终身享有教育机会”的教育新体系,是这一核心理念的忠实反映。

  在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层面,《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试验,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试验,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实施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等无不反映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增加教育投入,增强市级教育经费统筹监管能力

  记者:确立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主体地位,明确政府投入责任,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是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基本保证,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对此,《规划纲要》也作了相应的表述。请问,截至目前,本市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落实情况如何?

  负责人:对于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市区两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教育财政拨款达到法律规定的增长要求,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将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和使用情况,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08年,本市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情况落实如下:

  本市各级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也逐年增长,基础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居全国第一,地方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仅低于北京。本市教师工资做到逐步增长,2008年本市基础教育教职工人均收入约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2%(其中,郊区为7.92万元,增长16.39%),达到了逐步增长要求。上述收入为税前收入,且包含个人交纳的“四金”部分。2008年本市的预算内教育经费(不含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19.84亿元,增长率为10.48%;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为2463.2亿元,增长率为10.28%。本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本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0.20个百分点。

  记者:受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请问《规划纲要》针对这一情况作了怎样的说明?将采取哪些相应的举措,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负责人:目前,由于基础教育实行“两级管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教育投入以区县为主,市财政的调控力度有限,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主要体现为中心城区与郊区、城区与农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明显差异,义务教育学校间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这不能满足教育规模增长与空间布局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虽然市政府长期实施“义务教育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实施专项转移支付,帮助一些远郊郊县解决了经费中的困难,但是力度还不够,市级财政统筹力度有待增强。

  为贯彻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增强市级财政统筹能力,《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增加市级教育经费统筹能力,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标准统一、教师收入标准统一、学校配置标准统一、教师队伍配置标准统一。促进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增量资源安排上,重点向大型居住区、远郊地区、相对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在存量资源利用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实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工程,适应城市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这一举措对缩小不同区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为每一个少年、儿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积极意义。

  记者:为深化教育拨款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结合教学改革、设施设备更新以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建立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动态调整机制。”“建立高等学校生均经常性经费综合定额拨款制度,逐步降低专项经费拨款比例。设立高等教育拨款评估委员会,将财政投入与高等学校绩效考核衔接起来。” 请问这些举措有何意义?

  负责人:这一举措对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教育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有积极的意义;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对维护学校正常运行,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有积极作用;对发挥财政拨款的调控与激励效应,引导高校自主办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有积极意义。

  记者:政府绩效评价是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荷兰、以及美国的一些州,就把绩效评价引入教育财政领域。请问,上海在这方面的实施情况如何?

  负责人:长期以来,上海部分高等学校的绩效意识不够强烈,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效益低下。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充分考虑办学的效益和效率,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市政府为了加强教育财务监管,深化绩效评价,在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实践方面均做了积极的探讨。2004年10月,上海市教委就按照市人大要求,率先开展了上海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绩效研究,递交了《上海教育投入与绩效分析报告》,并向人大进行专题汇报,并提出要构建上海教育投入绩效评价体系。2006年,组织研究部门开展了“上海市级教育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初步建立了市级教育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试测与调整。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了工作实践,在相关财政专项投入中开展了公共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检查挂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开展绩效评价,是高校财务管理和改革的核心所在,前不久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强化重点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大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并向社会公示。

  以十项指标检测上海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记者:《规划纲要》中是否有具体的指标数字,以预测上海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负责人: 《规划纲要》主要提出了以下几项具体指标,分别是:3-6岁儿童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完成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比例、小学建网学校比例、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25-64岁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

  其范围囊括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和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多个教育类别,涉及教育发展、社会进步、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发展等多个方面。(朱薇)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责编: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