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亮出率先目标 上海底气何来
中广教育    2010年03月31日 10:06
    中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 教育,是一座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引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公布一个月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昨亮相。“国家版”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上海版”亮出了“率先”目标。

  如此表述,底气何来?率先之举,怎样推进?

  迈向“世界先进”指标难易相间

  上海《规划纲要》提出令人振奋的目标:到2020年,上海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一系列数字作为“注释”:

  从2008年到2020年,上海高中阶段入学率和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都从95%上升到99%;每10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从5000人上升到5200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从5.9%上升到1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上升到15年;25―64岁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比例,从17.8%上升到37%……市教委规划处负责人指出,这是参照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综合上海人口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而提出的目标。

  细看可以发现,一些教育指标,只需提升几个百分点就能达到世界先进标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这表明上海许多指标的提升,是底气十足的。”

  也有个别指标,需要“奋力跃升”。

  如大幅提升高校中留学生比例,目前世界一流大学中留学生占20%,而国内名校中留学生的百分比仅是个位数。又如,到2020年25-64岁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比例,2008年的上海为17.8%,而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为27%,美国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纽约等大城市的比例分别为62.9%、58%、54.4%、55.5%。

  为“择校热”设计解题思路

  “有学上”之后,老百姓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上海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依然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择校热”是多年来困扰上海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难题。

  《规划纲要》中设计了“解题”思路。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是: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县)财政投入差距;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教师收入、学校配置、教师队伍配置等多个“标准统一”。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一教育公共服务机制改革抓住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牛鼻子”,而且时间节点明晰。

  核心理念凸显两大关键词

  上海《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大“标识”。

  “每一个”,包括城区、郊区学生,超常学生和残障学生,上海本地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各类学生。上海将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教育公平和因材施教。如在“特殊教育”章节里,除了残障学生外,《规划纲要》还把超常学生纳入其中,这也是一个亮点。对于残障学生,上海将完善“随班就读”制度,促进他们与正常学生的融合;对于超常学生,将提供弹性的加速式和拓展式教学模式。

  “终身”是另一个关键词。“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高中教育: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高等教育:让学生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凸现一个“人”字,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学习,不光为了拿文凭;学习,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根据《规划纲要》,上海将建设“上海学习网”,融合各类学习网站和资源,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

  教育国际化“浓墨重彩”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上海《规划纲要》对“教育国际化”施以“浓墨重彩”。

  目前,上海已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00多个,占全国的25%以上。如华东师大与以巴黎高师为首的法国高师集团联合培养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博士;同济大学与法国最负盛名的11所工程师学校合作,举办了一批硕士培养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上海将在中小学设立若干所中外学生融合的学校,促进中外学生的文化认识和交流理解;试点高中国际课程,让“洋教师”为高中生上课;扩大高中学生国际交流的规模与渠道;鼓励大学生赴海外游学、实习……教育国际化将渗透到各个学段。

  国际教育领域近年兴起一个新名词――“国际教室”。在一些国家,随着交换生和移民增多,同一个教室里有时会坐着来自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的学生。“国际教室”可以利用学生丰富的文化背景,让他们学会认同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市教委透露:上海将打造一批这样的“国际教室”,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海外学校的“国际教室”中去。计划到2012年,上海高校学生的海外游学比例达到2%,到2020年达到5%。

  《规划纲要》中提出“探索与境外学校间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创办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学和二级学院”等目标。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海外名校可以开出众多供中国交换生选修的课程,但国内的名校因为优质课程和优秀师资缺乏,不能开出同样多的选修课供对方修读,这已成为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水平的瓶颈。因此,要促进教育国际化,上海学校还必须练好“内功”。(记者 徐敏)

来源:新闻晨报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