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2010两会教育话题
代表委员热议:“国有民办”改制能否遏制“择校热”
中广教育    2010年01月27日 09:36
    中广网北京1月27日消息 据《今日早报》报道 “国有民办”学校体制改革,恐怕是去年年底最被为人父母者关心的话题之一。2008年3月,宁波市开始了对中小学办学体制的改革行动。2009年6月,杭州市外国语学校转公,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年底杭州市教育局宣布29所“国有民办”中小学中19所转为公办,11所转为民办。

  体制改革后,公办学校多了,“择校”的余地小了,这到底会否导致更激烈“摇号”风?还是意味着孩子可以从择校的烦恼中解脱,就近入学?

  而接下来,全省各地“国有民办”学校,都需开展体制改革工作。

  昨天,前来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受本报之邀,发表对“国有民办”体制改革的看法。

  国有民办一出生就有个“强有力的爹”

  记者:以前国家允许地方搞“国有民办”学校,现在为什么要改回来?

  吴国平:我的理解,国有民办有两种,一种是用国有教育资源,利用民办的模式融资,还有就是国有非教育机构兴办学校,宁波和杭州正在改制的学校,应该是前一种。

  这些学校大量出现,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教育资金不足,需要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扶持教育。

  现在要取消,我的理解是,社会经济发展了,政府财政实力增强了,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了,另外,外界也一直在评论,相比纯民办学校,国有民办学校得到政府扶持,在竞争上存在不公平。

  计翔:国有民办学校确实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受教育机会。但它自一出生就是个怪胎,发展至今已经问题多多。首先,国有民办学校和纯民办相比,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爹,即政府部门。和纯公办学校比,它可以通过民办方式融资,经费充足,也有优势。这样的中学大量存在,产生了教育的极大不均衡。

  次登央吉:有些老师和家长对于29所“国有民办”集体转制不太理解,认为国有民办蛮好的,没必要转制。其实国有民办本来就不该有,它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体制,这次杭州29所中小学校集体改制是正确的。转制后的公办学校增加了,相对学费降低了,对家长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有些名校,其实是“择校热”造成的

  记者:“国有民办”学校体制改革后,这对社会上的“摇号”、“择校”等风气,究竟会加剧还是扼制?能否改变教育不均衡现象?

  计翔:学校之间的差距问题,我觉得应该要辩证地来看。这个改制,只不过改了一个表象而已。现在所谓的名校,有历史原因,但学校之间的差距,最根源就是生源问题,把好的学生放在一起而已。

  我曾经做过这么一个课题,就是随机抽样调查浙江省超过80所重点和非重点中学,分析学校育人软硬件条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这项因部分重点中学校长抵制而未公开的研究结果表明,剔除学生素质差异因素后,许多非重点中学在培育学生方面的成就超过重点中学。

  次登央吉:转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比如杭州,民办初中只剩4所了,这势必会使电脑派位变得更加激烈。其实也有有利的一面,公办学校数量多了,家长不用一味地去抢民办的位子,学费相对也降低了,但是得到的教育质量还是不变的。

  其实无论公办还是民办,教师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民办学校通过电脑派位、考试,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都挖走了,公办学校学生的水平就变得参差不齐。假如有一天,中考制度取消,家长还愿意挤破头去读民办学校吗?

  民校发展前景还要看政府政策

  记者:有人认为,“国有民办”学校转公后,教学质量可能会因为“就近入学”的生源而下降;也有人认为转民的学校失去“公办”支撑,会影响教学质量?

  计翔: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公办和民办学校之分,他们确实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但国外的政府是服务性机构,它不会主导公办学校的发展。中国是政府主导公办学校,所以今后的公办和民办学校竞争未必会是完全对等的。民办学校的好坏,未来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出台的政策。

  吴国平:纯民办学校,他们通过收取学费获得利润,这些利润到底会不会继续投入到教育当中呢?这个很难说。

  张颖:宁波市“国有民办”中小学改制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管理水平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认为,因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过渡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来源:新华网    责编: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