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院校谈胡锦涛总书记回信感受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程传兴:培养急需人才助推现代农业振兴

中广教育 2010年05月11日 09:09

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提出了牢固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掌握过硬本领,在热情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书写美好人生的希望。这既是对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学子的希望,也是对所有农业高校青年学子的希望。农业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学农、爱农教育,教育学生牢固掌握服务“三农”的本领,承担起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基层农村快速发展的时代使命。围绕这一使命,河南农业大学坚持把田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学校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就业创业技能教育,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百万基金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新创业,使一批批毕业生完成了从学生到农村发展带头人的转变。

  2008年,学校率先在全国开办了“村官”专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创建了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总书记在回信中要求农业高校要下大气力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研攻关、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主持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粮丰工程”河南课题,创造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15亩连片平均亩产1733公斤等全国最高纪录,以及同面积夏玉米1064公斤的世界最高产量纪录,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大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书记的回信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三农”的浓浓深情,对农业高校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发展寄予厚望。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服务“三农”的金色桥梁也在不断延伸。学校共向全省选派科技副县(区)长40多人,每年组织10多支博士服务团、近千支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上万人次师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奔赴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学校与新郑市八千村合作开展的“科教兴村”试验是学校创新服务的尝试,与方城县长达30年的合作形成了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城效应”。学校把长期开展的选派县市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和引导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等活动结合起来,与南阳市合作启动“科教富民行动”,进而又与许昌、信阳、濮阳、济源等30多个市县开展全面校地合作,建成300多个合作基地。村、县、市三级服务体系的成功实践,使河南农业大学探索出了科教服务现代农业的特色模式,构建了校地合作、基层就业、农业技术推广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

  与涉农企业合作、扶助企业带动农民致富,也是河南农业大学服务“三农”模式的创新之举。学校与信阳固始三高集团联合建立了河南家禽工程中心科研工作站,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等,使固始鸡的研究开发步入了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的轨道。

  只有加速学校发展,不断巩固和增强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作为农业部与省政府共建的一所地方农业院校,广大师生有责任也有信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胡锦涛总书记的希望和要求,在培养农村基层创新创业人才、助推现代农业振兴的进程中,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