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8央广网教育盛典圆桌论坛:教育+科技 赋能未来

2018-12-19 10:40:00来源:央广网

  

    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学校形态、学校价值追求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人工智能革命下,未来教育已经破壳而出,未来教育不是对今天教育的推倒重来,而是从今天的教育出发,通过逐步变革实现的。那么,教育+科技,如何改变现在,赋能未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宝东、悠家宝贝创始人王佳玫、优贝乐国际儿童教育集团创始人谢金澜、玛酷机器人副总经理张菟、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中国区副总裁曲灵叶,共同做客2018中国教育+峰会暨央广网教育盛典“教育+科技 赋能未来”分论坛,以圆桌会议的形式探讨教育的发展与未来,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张宝东: Steam教育,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了解。它其实是五个学科捏合在一起,science,mathematics,engineering,technology,Arts。其实是这五个学科捏合在了一起,但是这只是一个理念。真正什么算是科技?四位,能不能够把你们现在在聚焦的科技方面的内容的核心,当然在不透露商业秘密的前提下,给我们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优先有请佳玫老师。

  王佳玫:我想说一下孩子眼中的科技,因为我们是做天赋教育的,其实天赋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优势,我们用科技的方式,科学的判断孩子在每个方面更加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孩子他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非常的强。他们曾经给过我们特别有趣的关于科技的含义,他们说科技就是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可是未来我知道它是什么的一个东西,这是我们一个小会员曾经给我的一个反馈,也是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当我们成人坐在一起讨论教育、讨论未来、讨论科技的时候,其实孩子也许他能一眼看到本质,那就是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是不同于现在的一个世界,我想这可能也是科技会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的原因。

  张宝东:其实结合这句话,我们大家也可以深入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位科技工作者,能不能够站在其他行业的视角下,和其他行业工作者一起关注到,未来这个行业和科技的共同发展。当然今天我们是聚焦到教育,下一位有请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曲总。

  曲灵叶:NYC是做早期教育,我们核心用户群体是婴幼儿以及家庭,对于婴幼儿小朋友来讲,他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婴幼儿学习方式,其实是游戏+体验的方式。那从这个特点来讲,比如说拿NYC的健身课来讲,健身课上会借助各种健身课的教具,游戏场景和环境来帮助小朋友发展他的体能,发展小朋友的运动技能,发展孩子在克服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这种勇气和意志,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要说科技在这个阶段,可能对小朋友来讲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我们另外一个服务群体是家长,对于家长这个群体来讲,我们会运用一些新兴的科技手段赋能家长,比如交互平台,直播平台等,帮助家长成为更好的家长,其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张宝东:也就是说科技在早教,学前教育阶段,可能更多的是以协助的方式家长的存在,如果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科技,其实对孩子有可能产生一个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涉及到硬件了。智能科技的硬件我们会想到什么?下面请玛酷机器人副总经理张菟为我们分享一下。

  张菟:其实我跟谢总应该深耕的同样一个领域,从美国来的词叫Steam,我们在国内把它定义为创新科教这样一个领域,本身课程是相关于科技类的一个总课程。其实对于在新的环境、新的时代,新的科技技术这样一个主题之下,我们也关注这些技术到底什么时候能够成熟应用到我们的教育环境当中来。在近两年,我们会看到像AR、VR的技术,可能暂时在教育当中是在做试点这样的一个阶段,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明年,我们说2019年到2020年5G开始普及的一个阶段。在新技术的普及当中,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会认为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的场景、教育的资源。

  所以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包括从明年开始,我们也会启动关于新的教学场景之下课程的内容,相关于家庭的教育场景,相关于线上的教育场景等等,希望能够最大化的通过这种全产业链的方式,最大化的满足小朋友们以及家长对科技教育的需求。

  张宝东:所以对于学前教育更准确的词汇。对于孩子们来讲,科技更重要的是被感知。刚才包括佳玫,包括NYC曲总都提到了被感知非常重要,但是这种被感知之后的技术应用可能需要家长来,接下来,我们也看看优贝乐国际儿童教育集团创始人谢总在这方面跟我们有什么分享。

  谢金澜:刚才张总也有说我们可能是一个领域,实际上我们四个人是一个领域,我非常赞同几位刚才对儿童早教的一个认知或者说法。就我们而言,我们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做了比较深的调研,关于科技在儿童教育领域当中是如何应用的。我可以总结到以下几点:

  首先儿童这个发展阶段其实是儿童心理发展和脑的发展结合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儿童如何认知,他的能力发展是什么样的,以前其实对于整个教育而言是个盲区,家长不知道。老师知不知道呢?老师其实会用很多的理论来套,但是不一定知道的非常清楚。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首先我们做了一套基于儿童早期发展阶段的测评体系,而这个测评体系,首先它实现的是一个把儿童能力进行了完全的标准化,这个不是把孩子带过来说把他进行数据分析,但是这个数据实际上是为家长提供了一套像视窗一样来看待孩子的数据库。

  张宝东:可以理解成在给孩子做一个家长可视化的用户画像吗?

  谢金澜:我们应该这么说,可能今天孩子在这玩,然后他在做手里的一些活动。那我们会把这样的归到精细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实际上是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分析了孩子的行为,然后把他的学习、认知、思考、专注力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孩子来,我们都能告诉他的家长,在这个时间段孩子的能力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

  张宝东:也就是说利用数据来更好的解读孩子。

  谢金澜:更好解读孩子行为,让家庭更容易、清晰的看到孩子的能力发展的效果,和他每一个分级是怎么上去的。

  张宝东:谢总其实这些所谓技术的使用,在孩子的被感知领域,甚至在我们成年人学习的过程当,希望怎样能够被呈现?比如说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它是这些年被提到特别多的词汇,但是最近我也关注另外一个观点,说现在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一个突破口,做一个爆发点,成为独角兽的公司难,但是你不用人工智能技术,那么你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太难。

  谢金澜: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您刚才提到的也是基于我们刚才的分享,在儿童领域并不是要使用什么样的技术,他的核心是要尊重儿童的发展,然后给他提供更好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把我们目前的教学应用了AR的体感,AI的一些语音识别用了一些高科技,或者黑科技。但是我们展现的形式是场景化教学,意味着什么?首先孩子见到我们场景不是完全由老师,我今天要来讲海底世界什么样的,那我就有老师来讲。而我们采用屏幕来给孩子呈现一个场景,孩子可以跟屏幕当中的星球、海洋做互动,所以场景化教学用了很多技术。但是它给孩子呈现出来的是教学内容的标准化,使他探索地域无限扩大。

  张宝东:非常同意,因为对于孩子来讲,包括对于在座每一位来讲,摸索与探索的能力其实是你的本能,聊到天赋为什么不敢说?因为佳玫在这方面她是专家,我们来听听佳玫她是怎么说的。

  王佳玫:我为什么刚才忍不住想拿这个话筒?我特别想提到一点就是体验,教育与其说他是一种行为,更重要是一种传递,而科技是一个特别特别抽象的名词,就是你怎么能让孩子去理解科技这个词,只有一种方式就是让他去体验。 像我们带孩子们去美国游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带他们去比尔盖茨基金会,其实我们去那里最核心的让他们做的一件事情是,体验如何用科技服务全人类。比如说他们会把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带到最贫困的地区,有那种无水的马桶,这样的话可以减低当地疾病的传播。包括他们推广疫苗和婴幼儿这种保护的技术,能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最后让孩子们来总结,今天我们去基金会我们体会究竟是什么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他的体会最触动我的心,他说只有当科技可以服务全人类的时候,这个科技才是有温度的科技。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我们的科学家在着力于研究某一个科技的应用的时候,孩子却感受到了它背后的力量,科技需要服务全人类的,而不仅仅是为了拿诺贝尔奖。特别想说的是,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去体验。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做天赋教育这么多年,我们从最开始的比如说量表、访谈、追踪记录、观测,现在慢慢开始加入包括脑波、基因等等,用这么多的方式去发现孩子天赋的目的究竟在干什么,我们就是想更加客观的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在哪个方面是有天赋的,不要盲目的给他选课,而是精准的给他配课。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让,比如说在科技领域有更强天赋的孩子们,能够早早的发现,我们原来大家都会认为天赋都是琴棋书画的一些艺术才能,现在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孩子在科学方面也是特别有天赋,这也是我们希望未来借助更多科技的手段,更加精准的判断孩子的天赋,也特别希望我们发现那些有科学天赋的孩子,能够跟在座的各位能够分享这样子的一些成果,能够让他们在你们这样一个好的教学体验环境和技术上绽放他们的天赋。

  张宝东:其实科技像刚才几位嘉宾分享的,一方面它是帮助孩子去展现我们普通所能力不能及范围内的世界,能够范围以内的世界。比如说让现场瞬间变成一个海洋馆,可能是我们现在做不到的,但是依赖科技,这些未来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科技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方式。

  NYC曲总更多是从国际的视角吧,那么国际的视角能不能带我们打开一下认知的维度呢?

  曲灵叶: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大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化的教育机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国际化的教育论坛,应用于教育行业的新兴科技,肯定会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获取知识变得更方便,高效,低成本。但我个人一直理解为,科技其实为教育服务的,它是一种手段,它从根本上替代不了教育的根本目的。那我们现在更多是要教育机构怎么样去利用好科技这个手段,为教育做服务。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我们做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现在来讲,再过20几年,现在这些0-6的小朋友他们将走向社会,那么他们将来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化的大的社会环境,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是我们要围绕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出发要思考的。

  从教育的根本上来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身心健康的、有批判性思维的、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强自立、有国际化视野的这样一代人。我们要利用好这些创新的科技,围绕着我们根本的教育目的去进行。

  张宝东:所以教育这个概念本身是昨天的话,科技更像是现在今天我们被感知的,那这两者的结合,结合刚才曲女士的分享,可能是创造未来属于每一个人的各自的生活,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曲灵叶:再有几句话想表达一下,我认为创新科技能推动教育的发展,但是创新科技又离不开人才,人才又起源于哪里呢?起源于教育, 其实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课题。

  张宝东:有点像飞轮教育一样,不断的向前滚。

  张菟他们一直在把这些科技的产品变成具像化和感知的内容,与教育进行结合。在这方面结合你们现在看到的,无论是学前教育也好,还是说你们关注到的那么多的教育领域也好,张菟你觉得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共同去关注的一些经验之谈?有哪些是可以邀请更多的朋友加入其中,一起参与的未来项目?

  张菟: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我们在做的、类似科技类的教育,到底要给孩子带来一些什么样的东西,赋予他什么样的能力。我们最终有一个结论,就是我们会认为我们要提供的教育一定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抛开人文这部分先不讲,未来时代是什么?我们目前双眼能目击到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董事长也在2017年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就是AIQ,我们说在IQ、EQ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未来的人才的一个需求,又增加了AIQ,那就是未来属于人才,将来跟人工智能打交道的这样一个能力,以及他的经验。那么我们今天要给孩子的课程,就应该围绕着AIQ来展开,包括流行比较火的,像线上编程的类似的课程,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之下,机遇以及困难、风险,能够是并行的这样一种状态。说一组数据,就是在两年之前,我们线上编程,国内的品牌可能只有63-65家,在今年我看到数据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到今天为止已经超过两千家。

  所以我们说在新趋势、新技术引入的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其实也给所有人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难点在于客户的需求逐渐巨像化,现在在场的各位有很多父母,我们说究竟你想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IQ,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需求,所以我们说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在逐渐巨像化,具体到过程当中来。举例两千家品牌和机构来讲,我们的难点就会在于说我们能否耐得性子,能够深耕我们的产品,能够持续愿意投入我们的时间、精力和精神在我们的产品研发。

  张宝东:所以就是从技术上我们要扎根扎的更深,同时在上面的枝叶上、枝干上,树叶的繁茂程度上,是未来科技可以更多协助我们的,谢女士您怎么看?

  谢金澜:我个人认为,教育其实跟科技最好结合,除了我们的内容之外,特别重要其实是它提升了效率,实现了更好的公平化。比如说在四线、五线,甚至在农村的孩子,他今天可以享受到一线城市的师资,怎么来的呢?如果没有教育技术很难达到。

  张宝东:所以科技是带来技术的一个变化,通过技术的变化带来教育的公平,通过教育的公平让共同的未来能够变的更美好。

  谢金澜:我认为技术提升了教育的效率,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公平化。

  张宝东:好,时间的关系,谢谢各位精彩的分享, 再次感谢各位,以及我们的嘉宾朋友,谢谢各位!

编辑: 马惠

2018央广网教育盛典圆桌论坛:教育+科技 赋能未来

2018央广网教育盛典圆桌论坛:教育+科技 赋能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