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脚下的沙泽岭电站
  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水电站工程项目就匆匆上马;电站大坝蓄水后,导致村庄部分农田、道路被淹。近日,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委会沙泽岭村民小组部分村民反映,16年前建的水电站,给村民的农业生产和房屋维修带来不便。
  12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沙泽岭村民小组山脚下的沙泽岭电站,站内空无一人,泵房的机器没有运转。从这里去往沙泽岭村,还有一段1500米的陡峭山路要走。
  沙泽岭村村民廖承仁手持柴刀,用来砍路上的荆棘藤条,引记者上山。走了30多分钟,翻过一座山岭,只见电站水坝建在两山中间,蓄着水,一根直径约50厘米的铁管引水下山发电。
  廖承仁说,水电站建成后,村里有15亩农田和大部分进村道路被淹,目前还有60多亩农田一直荒芜。
  继续上山前行500多米,一个被杂草包围的村庄展现在记者眼前。廖承仁说,村里曾有12户人家,祖祖辈辈生活了200多年,建了20多栋房子,还有祠堂。现在12户人家陆续下山,购买商品房或自建房屋居住。
  2003年,浆源村委会在未告知沙泽岭村民小组的情况下,与水电站投资方签订了合同,将村小组的集体土地转让,在村庄外修建了水电站。2004年沙泽岭电站蓄水发电,导致村民出行、生产、回家扫墓等非常不方便,村庄电线也被人偷剪掉。
  已退休的熊居渭,建造沙泽岭电站时担任浆源村委会主任。据他介绍,2003年,各地水电站建设遍地开花。小水电无污染,还能上缴税款,于是沙泽岭村小组附近一条落差100多米的小溪,被当地水电企业看中。当时的乡村两级为了支持小水电发展,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让水电站项目上马。
  “当时的沙泽岭全村只有3名老人在家,其中包括当时的沙泽岭村民小组组长廖承兴。”熊居渭说,当年的“疏忽”,不仅给村民带了诸多不便,也带来一些经济损失。2006年,水电站另辟了一条只能步行的山路,供沙泽岭村民出行,因雨水冲刷和年久失修,如今已被荒草遮掩,无法通行。
  天柱山乡常务副乡长黄丹介绍,因蓄水淹没的农田中,有6亩通过置换的方式给了被淹农户。前不久,乡政府再次组织电站和沙泽岭村民小组双方进行协调。沙泽岭电站同意一次性支付12户村民每户1万元的补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外分散居住的沙泽岭村民更愿意返回老村庄生活,他们想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修复破败的房舍,发展民宿、农家乐。因此,除了合理补偿外,修一条进村公路是他们更迫切的愿望。对此,黄丹说,下一步乡政府将组织多方沟通,协商修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