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10:22: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文/万晓龙

  日子过得真快。

  七年前一个感觉想了很久,又仿佛突如其来的念头,在我脑海里闪出:国家既然都成立中国书法院了!南昌为何不能成立?于是乎,在我的提议下,云海、建华、伟平以及志红诸兄于叠山路南风塘茶叙畅聊,南昌书法院孕育而生!别看这小小的一个举动,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南昌书法院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门户”。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书法院走过了七个年头,经历了七年风雨。从晓龙个人展,到建华、文华两人展,再到今天“江右九友书画展”。可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南昌书法院长大了,从幼年一直到了青年。

  青年是希望,青年是未来。当院里老徐嘱我为“九友”写点什么的时候,说句心里话,我踌躇了半天。原因很简单,九位同仁,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大家即不同宗,也非同源,即风格各异,又题材众多。这让我如何下笔?但,当我看到大家的 作品之后,我忽然觉得,这不也很有趣味吗?艺术本应该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为什么一定要求宗求源,求派求别呢?

  看看建华、志学、友根的书法,不是也让人心静性温,心旷神怡吗?品读国栋、文华、新农的水墨,不是也让人烂漫天真,烟云涌动吗?而读到玉龙的界画,不是也使人沉静旷远,凝秀于心吗?特别值得一赞的是,80后女孩良艳的山水,颇得一份姿色,积墨于心,浑然天成。就是多年来耳濡目染,一直在默默为大家服务的志红兄的书法,也与日俱增,体现出他业精于勤的执着心迹。

  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艺术家之外,因为我深知自己远没有“科班”的出身,更没有“专业”的历练。读大学学的是中文,却偏偏爱上了“文艺理论”;从事后,做得是行政,却独独钻进了“文化产业”,以文化道,传世济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精英的引领,但更需要大众的参与和推动。如果,我的努力能为大家的艺术成长注入一份滋养,那就是我莫大的幸福。如果南昌书法院能为推动地域文化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那就是一种荣幸。九友书画展正是这种推动的生动写照!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余生有为,只当快哉!是为序。(戊戌十月廿二日於南昌和园)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南昌书法院

七年前一个感觉想了很久,又仿佛突如其来的念头,在我脑海里闪出:国家既然都成立中国书法院了!南昌为何不能成立?于是乎,在我的提议下,云海、建华、伟平以及志红诸兄于叠山路南风塘茶叙畅聊,南昌书法院孕育而生!别看这小小的一个举动,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南昌书法院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门户”。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书法院走过了七个年头,经历了七年风雨。从晓龙个人展,到建华、文华两人展,再到今天“江右九友书画展”。可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南昌书法院长大了,从幼年一直到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