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文脉的特色博物馆

2018-07-04 11:46: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遂川7月4日消息(刘祖刚 李书哲)老物件,老手艺,一首歌,一段曲,这些非遗浸润着祖辈的智慧,凝聚了先人的汗水,虽蒙着历史尘埃,仍难挡熠熠光辉。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它是非营利、永久性、对公众开放的机构,著名的有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

  随着筹资渠道多元化,一些民办的特色博物馆也在全国各地次第诞生,江西遂川也不例外。

  在遂川县草林镇圩场的老街上,有一家“老街民俗博物馆”,为当地农民梁小平所开。该馆面积之大、藏品之多,在全县民间收藏中,称得上“首家”。

  草林是赣中南四大古圩场之一,当年,毛泽东同志率工农革命军在此开辟的第一个红色圩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久居于此的梁小平自幼酷爱收藏,从医的他看到古色的、红色的、奇特的物件,都收购回家,这不数不知道,这些年下来,有各类藏品万余件。

  随着藏品日渐增多,梁小平萌生了开家博物馆,分门别类搞收藏的念头。他把祖上在老街置办,占地290多平方米、三层的店房简单地装修下,一家日后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老街民俗博物馆”就诞生了。

  这家民办博物馆门口贴着“传承红色文化  品鉴古玩艺术”的对联,展厅里头分红色和古物展区,红色展区大多数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像章、连环画、报刊和部分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物,古物展区则为各类牌匾、字画、钱币、瓷器、老物件。

  聊起收藏,梁小平如数家珍。这位曾经多年行医,如今却改行干收藏的中年人坦言,初衷就是一个“静”字,沉下心来了解历史,触摸文化脉络。

  的确,在公元199年建县的遂川,已有1819年历史,珍贵文物非常丰富,但随着岁月的流转,许多满载历史内涵的文物散落民间。收集民间文物,挖掘文化内涵,向后人展示其时代记忆,是当地许多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共识。

  从遂川县博物馆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主要集中展示农耕用具、古玩玉器、蜡黄石、牌匾袖章、民俗文证等。收藏馆里,墙壁上挂着各式牌匾,每块都能还原一段历史。橱柜里珍藏的实物,古县文明基因满溢而出。

  在黄坑乡周园村,由农家小楼改造而成的农耕民俗馆,时常迎来游客寻踪,这是石磨,那是酒甑,还有锡壶……家长们教得认真,孩子们频频惊叹。该馆主人李桂平告诉记者,其父是率部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中将李强,谈及要把家里几间房舍改造成民俗馆,他直言:“现在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真担心这些农具孩子们不认得啊!”

  “动员全民参与,兴办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博物馆、收藏馆,能展示文化的辉煌成就,告诫子弟艰苦朴素不忘本,对于促进全民文化素养提升大有裨益!”对于民间收藏馆的涵义,遂川县博物馆负责人如是说。

  1934年,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从新江乡横石村突围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帷幕。为还原当年场景,县博物馆打造新江分馆,新建了主题雕塑《长征最早出发地》,整合周边“一线天”、红军洞、红军井、指挥所、哨所、万人会场等红色遗存、绿色景观,增设有红六军团陈列室,向声光电后人讲述当年红史。2016年10月28日,在遂川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红六军团西征主题雕塑落成揭幕仪式活动上,很多与会者表示深受鼓舞。

  红军战斗纪念地———草林红色圩场、横石长征纪念园,客家风情地———黄坑周园婚庆园、左安农博园,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郭维经故居和燕山书院。为了让群众欣赏到文博,遂川县还独辟蹊径,投入财力在黄坑、西溪等乡镇建设了7个博物分馆,深度挖掘红、古文化元素,落实人才下乡,依托乡镇分馆举办一系列活动,对于宣传遂川的红色历史文化具有典型意义。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遂川;文化;博物馆

留住文脉的特色博物馆

老物件,老手艺,一首歌,一段曲,这些非遗浸润着祖辈的智慧,凝聚了先人的汗水,虽蒙着历史尘埃,仍难挡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