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九江9月18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谈思宏)他出生在九江,祖籍上海,从医40多年来,认真钻研、学习、传承中医博大精深的中医名著和医籍医案,并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10部,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数患者的口碑证明了他的德艺双馨,他就是九江市中医院类风湿科主任胡晓斌。

  实践摸索 自学探究

  胡晓斌自幼在家庭的薰陶下,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5岁开始师从九江武术家曾宪国、曾宪萍、曾宪龙先生学习少林国术。13岁时,正始拜师于原九江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名家曾宪龙先生,学习传统的中医正骨、导引、针灸、推拿及风湿痹症的诊疗术,十五岁即开始临床实践。18岁从军时期,又学习了现代基础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部队首长及军医的关怀、帮助和指导下,开始走上了为战友及当地百姓患者服务的岗位,并正始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

  “多看、多学、多问、多练、多想,多实践、多摸索、多访问、多创新”,这“九多学习法”,是其启蒙老师曾宪龙先生,在胡晓斌从师学习中医的第一天对其所讲的第一句话。为了学好中医,胡晓斌始终没敢忘记这句学习格言。以至于40多年后的今天,也还牢牢地记于心中,每当在带教和培养学生时,都会把这“九多”的学习法传输给所教授的学生们。

  为了学好中医,他白天勤于实践,晚上自学探究,有空之余还从不忘记拜访当地名医,虚心学习和请教,对于有用之处及特色疗法,均一一记下,为此,多年后他的笔记累计多达几百万之字。

胡晓斌正在为病人诊疗

  努力学习 不断创新

  20世纪80年代,胡晓斌创建九江市中医院风湿病关节痛专科门诊,专事风湿筋骨病的诊治和康复工作,数十年来,先后为来自省内外、中国台湾及美国、德国、法国等地区的数以千计的患者进行了诊治,救治了无数因风湿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自13岁学徒开始,胡晓斌就有每天坚持看书学习2小时的习惯。每当与到不懂的难题时,就及时请教相关的专家教授,近的登门,远的写信;对学习所得及体会,还逐一用笔记录。对于前人诊治类风湿的学术思想、医疗原则、治病方法及手段,总是在不断的摸索、探研和总结,对于其中认为不太理想的技术方法,则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及体会,进行修改、补充、提高或创新。

  王某从5岁开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至来胡医生处已有10年之久。该患者因此病先后去了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比较有名的大医院,也找了不少名医,用尽了各种中西药,可以说是每年、每月、每日都在用药,可到如今,小孩的病症依然没有得到控制,每天还在吃激素,周身关节还是疼痛不止,白天上学行动不便,夜晚睡觉也不得安宁。后经熟人介绍,慕名求诊。

  王某的病症,经过胡晓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不用激素,不用止痛药,不用生物制剂),完全甩掉了已用的激素。继续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白天行动自如,夜晚睡觉安稳。按此法连续治疗近二年后,患者病症完全康复,停药。一年后随访正常;二年后随访正常;六年后随访一切正常,患者目前已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王某的案例中,胡晓斌采用了自己发明的“胡氏六联法”的治疗方案:以“消炎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以口服中药、功能锻炼为主,局部采用推拿、蜂针、外敷草药为辅,并结合静脉点滴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在患者及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下,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坚持不懈 传承成果

  在工作之余,胡晓斌善于总结和探索,对一些难治的病症进行研究。多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10部,其中4部著作在境外发行、6部著作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三部著作上了百度百科;他的论文、专著及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获大奖。他曾获江西省自学成才奖及中华全国自学成才读书积极分子先进个人称号。

  他努力学习中国传统医术,遍寻名家。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硬是把中国南北中医传统的绝技~“手法”提炼升华成:《按摩手法集锦》一书,该书20余万字,插图500余幅,并于80年代,由中央一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再版。该书出版后,得到了中医界的好评,已故名老中医程定远先生说:胡晓斌大夫,继承祖国医学传统,博览古今,承济世之心,仰读瑶函,具活人之术,博搜村妪野叟手法,更参多年实践经验,著成《按摩手法集锦》一书,该书挖掘、整理我国古代各派手法百余种,汇各家学说于一炉,填补了我国各流派对“推拿手法说用不一,而无诠解的空白。”

  胡晓斌主任把所学之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绝活”,巧妙地应用于现代医学的诊疗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为解除病者之痛及振兴传统中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健于身,医于心,立于世”,被胡晓斌医生医治好的病人们送来一面面锦旗,他们口口相传,用口碑为市中医院立下了一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