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余江:“新农民”引领致富路

2020-05-30 12: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余江5月3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汪有辉)在吴友发的农庄里,绿油油的禾苗散发出泌人心脾的清香;一畦畦蔬菜精神焕发,彰显出蓬勃的生机。一眼望去,绿得发亮,绿得无边,给人增添无限遐思。五十出头的吴友发是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里,他致力于水稻与蔬菜种植,勤奋刻苦地学习,并学以致用,成为一名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他为人谦和,勇于进取。他爱心满满,甘于奉献。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和现在许多年轻人一样,吴友发37岁以前也曾经在外拼搏闯荡。2005年,由于父母年纪增大,为了照料父母,吴友发回到家乡,流转了20亩农田,种起蔬菜。刚开始什么都不会,但他肯钻研,愿学习,经常性向种菜技术能手问经,慢慢的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吴友发从一位门外汉,成为一名“土专家”。

  由于吴友发致力于生产无公害蔬菜,施的肥全是鸡粪、鸭粪等有机肥,施的农药也是毒性低的,保证了出售的蔬菜没有农药残留,2013年,他种的蔬菜获得了“无公害论证书”。现在,他的蔬菜基地也由原来的20亩,扩大到现在的100亩,其中大棚蔬菜40亩。种植的辣椒和冬瓜还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认证呢。

  不倦学习,扩大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是许多农村年轻人的向往与梦想,吴友发所在的汉溪村因此成为空心村,农田撂荒严重。2010年,吴友发顺势而为,将村里及附近村庄抛荒的850亩农田流转了过来,成立了余江县庄稼源生态蔬果专业合作社。

  “现代农业不再像过去只要勤劳肯干就行,还必须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吴友发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个人打药最多能打20亩,工资为每人每天200元,一亩田平均下来打药花费工资为10元。而采用无人机打药,一天能打200亩,工资为每人每天400元,一亩田平均下来打药花费工资为2元。缩减工资成本80%,这就是科技的力量。除了打药,无人机还可以直播、施肥等。

  虽然已年过5旬,但吴友发孜孜以求,不倦学习,从2010年便开始参加各种农业培训,以提升自己的学历。他不但获得了高级农艺师证书,现在还就读江西职业工程学院,同时还是鹰潭电大2018届的学员,真正成为了一名有文化、懂技术、高素质新型现代职业农民的典型。

  不忘桑梓,努力培养年轻人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历练,吴友发已是种田的行家里手,也成为余江区农粮局特聘的6个农技员之一。致富后的吴友发不忘桑梓,甘于奉献。2017年,他捐出卖菜的血汗钱2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今年疫情期间,他为余江社区捐献蔬菜5000余斤,大米300斤,并为社会捐款5000余元。吴友发的合作社有农户106户,扶贫对象22户,长期用工10多名,解决了部分村民家门口的就业问题。今年58岁贫困户晏冬根,一直在吴友发的合作社劳作,在吴友发的带动引领下,现在已成为合作社的理事,学会了机械打田、收割,还学会了无人机操作,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业技术员。

  “只要你踏实肯干,今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隔壁松山村,今年32岁的吴彪说这是吴友发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两人亦师亦友,在吴友发的指导下,吴彪现在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家庭农场主,个人也流转了200多亩农田种植水稻。

  “我想多带几个年轻人出来。年轻人有干劲有闯劲而且善学习,这样才会后继有人。”据了解,为了把技术传承下去,吴友发还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引导到农业方面来。在添置了4台稻谷烘干机、数台无人机的基础上,今年吴友发又投资80万元,购买了一套有机肥的制造机系列,而且马上就要组装生产。

  “以前是为了生存而种田,现在是为了发展而种田。是政府培养了我,我就应该把我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吴友发发自肺腑地说道。

  奋斗了才会有收获。去年吴友发参加第十四届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他的“庄稼源”蔬果系列产品荣获金奖。他本人也多次获得鹰潭市、余江区“五一”劳动奖章。

  “这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作为农业人,首先要懂,自己即是农民也是一个技术员。只有懂,才敢大胆投入”展望前景,吴友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建一所养老院,让村里的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吴友发眼里透出的热切与真诚,体味着他坚定的话语,不由让人相信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余江;乡村振兴;攻坚脱贫;

江西余江:“新农民”引领致富路

在吴友发的农庄里,绿油油的禾苗散发出泌人心脾的清香;一畦畦蔬菜精神焕发,彰显出蓬勃的生机。一眼望去,绿得发亮,绿得无边,给人增添无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