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牧鹅倌”老吴的幸福生活

2020-04-20 11: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遂川4月20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袁卫生 黄亮 刘祖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妻子正在瓜地里忙活,吴小华像往常一样,背着一包和了糠麸的谷子,哼着不知名的小曲,间或拔一根野草衔在嘴里。挥着长竿,伴着“昂、昂、昂”的鹅叫声,悠闲的赶着鹅群前往放牧场。

  吴小华并不老,今年才42岁,古铜色的脸上,却刻着一道道的岁月皱纹。不过现在,他的精气神明显振奋许多。

  吴小华是江西省遂川县双桥乡东垓村村民。

  搞过副业、打过工,吴小华身体结实,如今每年牧养着五百来只“蜀东鹅”,曾经却是贫困户。

鹅群正在牧养场凫水

  这得从他的家庭情况说起。2012年1月,老吴的第四个孩子出生,算是圆了老父亲“传宗接代”的愿望。不久,年老多病的父亲撒手西去,留下一屁股的医药费债务。

  住在裂缝斑驳的土坯房里,吴小华只有一个愿望,把这个家撑下去。可是家里几个读书的,一年的教辅费都要大几千,床上又躺着中风瘫痪的80多岁的老母亲,实在出不了远门务工。在农村,地里刨活,养活容易,要过好日子,难哪!

  经过评选,老吴被评上了贫困户。

  老吴很勤快,家里9亩多的地,一块没撂荒,还租种了别人的2亩油菜田。又通过小额贴息扶贫贷款,种了100亩的茯苓,20亩的西瓜地。

  春华秋实,全年,老吴没一刻得闲,茯苓地虽然赚了一笔钱,但西瓜地,因为涨洪水,颗粒无收。 老吴不甘认输,不愿放弃。

吴小华正在喂养鹅群

  老吴以前家里也会养几只鹅,用来换油换盐,成规模的却是没养过。2016年,听得村里成立了“蜀东鹅业合作社”,他第一个报了名,参加了在村部三楼的养殖技术培训,领养了100只鹅苗,再自购了200只,准备大搞一番。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卫生条件没跟上位,外加技术没学踏实,虽然乡农业综合站免费给鹅苗打了疫苗,“小鹅瘟”疫情没发生,但鹅舍的温度不够,雏鹅着凉,拉稀死亡了一部分;几个晚上,鹅群“扎堆”取暖又压死了一部分。几天时间,只剩下100来只。

  老吴吸取教训,认真钻研养殖技术,积极向专业户请教注意事项,剩下的鹅,生长很是顺利。

  鹅群喜水,离家不远有个自家的池塘,吴小华便连接山地、水冲田,用拦网围住,又在荒地种了2亩黑麦草,算作鹅群牧养场。

  由于老吴养鹅不喂精饲料,只喂谷子、糠麸、玉米、菜草,又实行牧养,鹅肉紧实,口味鲜甜,又生态健康,市场很受欢迎,老吴的养鹅产业兴盛了起来。

  双桥有喜食老鹅、不吃仔鹅的传统,市场上五个月以上的老鹅非常抢手,三个月左右的仔鹅则无人问津。老吴的鹅,经常要养半年以上。

  农村卫生防疫条件比不了专业的养殖场,老吴开始改变策略,从兴国县鹅场进种时,就选25天左右的仔鹅,不买雏鹅。“仔鹅抵抗力强,好养活,养殖风险低,就是成本稍高些,每只比雏鹅贵十多元。”

  老吴每年间养两茬鹅,一般端午出栏一茬,年底一茬。“规模不敢扩太大,如果订单跟不上,鹅就卖不出去,吃都能把我吃穷。鹅的消化太好了!”

  年前,帮扶干部谢辉乡长帮着联系订单,卖了200来只,收入4万元。望着正在池塘凫水的鹅群,老吴说:“这里还有130多只,谢辉乡长也拉了定单,县医保局、质监站和双桥乡政府实行消费扶贫。”

女儿吴年源在捡选中药金银花

  老吴的大女儿吴年源今年17岁,在省医药学校念中药专业。因为疫情,滞留在家,平时网课后,便拍拍山上中药采挖和父亲牧鹅的视频,上传到抖音和微信圈。她准备教给父亲一种全新的订单“认养”模式。“就是扩大牧鹅场的影响力,吸引来双桥游玩的游人或朋友圈的朋友,对仔鹅进行编码标记认养,我们代养。在认养截止日,客人既可亲自来收获,也可委托我们打包发货。”

  今年,吴小华在养鹅之余,种了西瓜,养了蜜蜂,还栽种了30亩油茶树,养了400尾鱼苗,日子彻底好起来了。

  吴小华建起了新房,三个小孩读书免费,还有寄宿补助,新农保、新农合政府都代缴,大女儿的“雨露计划”也正在申请中。家庭条件一步步好起来,吴小华感到很幸福。 吴小华所在的自然村,叫南塅口。村头,有一道隘口,吴小华每次给客人送鹅,都是从这道隘口进出的。吴小华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他闯过了贫困这道隘口,而今,他要帮助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遂川;产业扶贫;贫困户;

江西遂川:“牧鹅倌”老吴的幸福生活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妻子正在瓜地里忙活,吴小华像往常一样,背着一包和了糠麸的谷子,哼着不知名的小曲,间或拔一根野草衔在嘴里。挥着长竿,伴着“昂、昂、昂”的鹅叫声,悠闲的赶着鹅群前往放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