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吴子亮)

  央广网景德镇6月28日消息(记者胡啸 通讯员黄正明 李祥)晚霞中的景德镇一片火红,就像千年不息的窑火映照着这片古老而又极富朝气的土地。

  俯瞰瓷都,山水秀美,生机盎然。重新规划的路网打通了城市“任督二脉”,百里昌江风光带风景旖旎,整体规划后的三宝国际瓷谷“十里花溪”绿意盎然,陶溪川文创街区游人如织,“步行15分钟”便民服务圈比比皆是,背街小巷焕然一新……

晚霞映昌江(央广网发 通讯员孔洋 摄)

  景德镇在努力实现城市靓、乡村美的基础上,抢抓入选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的关键机遇,在继续为城市“塑形”的基础上,努力“铸魂”——铸好景德镇的文化之魂、文明之魂、产业之魂、民生之魂,推动景德镇从建设到管理、从形象到功能、从“面子”到“里子”,都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使景德镇对外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对内既有自豪感又有归属感,成为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讲述江西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2019年11月,景德镇市喜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更加坚定了这座城市塑形铸魂的铿锵步伐。

  生态文明成全民共识

  景德镇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景德镇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将“保护生态家园”纳入城市发展定位,强调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监管与约束”“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自2017年“双修”试点以来,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以一流的规划来布局城市“双修”项目。两年来,共谋划重点项目396个,计划总投资1365亿元,截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投资844.6亿元,形成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四级规划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晚霞中的西河湾(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着力培育生态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农村等活动。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了对生态环境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深刻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德镇最宝贵的财富,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之路。

  啃下污染防治硬骨头

  全力打好水环境保卫战。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全覆盖,连续3年开展“清河行动”,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先后投入10多亿元实施了昌江、西河、南河、磻溪河、三宝水系等水生态治理项目,治理流域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做好了“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完善了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实施了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全面完成“三区”划定和地理标注工作。

宝石码头(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全力打好改善空气质量攻坚战。建立了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机制,实行部门联防联控,形成了齐抓共管、快速响应的“治气”格局。实行建设、环保、城管等部门“三堂会审”,建立工地“红黑榜”,对扬尘治理不达标的在建工地一律停工整顿。创新“公安+城管”网格化执法模式,在问题突出的区域、路段开展联勤联排和集中整治。规范渣土运输管理,实行“环卫一体化”作业,开展常态化“洗城行动”,全市机扫率达到90%。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落实国家“土十条”,突出强化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四级运行机制,宋家山垃圾填埋场和乐平市、浮梁县垃圾填埋场相关扩容改造工程均已完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行,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一体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固废危废处置,加快推进危险废物监管平台建设,完成全市危废生产单位“一厂一档”工作以及危险废物网上申报工作,及时公布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单。

三贤湖水上竞技(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节保并重管控自然资源

  严守生态底线。严格落实景德镇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完善以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为主体的空间控制体系,制定发布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本市生态环境指数不降低、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景德镇市生态红线划定面积1942.77k㎡,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91%。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立标落地试点,建立了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数据库和管理平台。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落实“两个最严格”要求,确保耕地红线不破,耕地质量不降,全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开展了全市“大棚房”清理整治,守住农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底线。建立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和监管,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三贤湖水上竞技(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进一步健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大力实施防洪安全工程、供水安全工程、生态安全工程“三大工程”,以列入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树立了一批节水示范典型。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5个,省级水生态文明村15个,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截至2019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5172.82公顷,绿化覆盖率51.2%;建成区绿地总面积5149.82公顷,绿地率51%;公园绿地总面积993.7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2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1%;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9.25%;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90%;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90%。成功创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

白鹭大桥(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绿色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严把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坚决不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禁止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开展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比例为100%。

  培育新动能做加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全力发展“3+1+X”(陶瓷、航空、汽车、旅游、新经济新业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固废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2018年5月,国务院充分肯定景德镇市的工作,并表扬该市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加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的市”。

夜色中的昌南湖(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优化发展环境做乘法。全面强化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控,形成绿色发展带、人居安全带和生态保障带协同发展的战略新格局。完成编制包括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率四个维度的环境准入清单,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监督、共享等机制。

  降低发展成本做除法。全面推进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力发展节能技术,在陶瓷、航空、汽车、旅游、农业等产业中,积极组织开发节能、高效、环保的设备及工艺。对重点能耗行业进行管控和技术提升,实现提前完成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

昌江百里秀(央广网发 通讯员时新苗 摄)

  “四魂”铸入城市,千年瓷都焕然。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景德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姿态塑形铸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抒写新时代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