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2月13日消息(记者李竟成 谢元森 见习记者赵小羽 于子敬)湘赣之交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高坪镇坐落在罗霄山脉南段东麓,终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深冬腊月里依旧鸟鸣山幽,山间松竹郁郁葱葱,浑身上下长满青苔。如今,千米海拔上生长的厚朴树和层层梯田周围的狗牯脑长成了材。种上茶树,让高坪脱贫有了路,发展狗牯脑、厚朴中药材让山里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罗霄山脉深处的高坪(央广网发 谢元森摄)

山上层层的梯田(央广网发 于子敬摄)

  清晨,茅坪村在雾气朦胧中慢慢苏醒。一大早,村里老少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上团圆饭的过活。涓涓溪流旁,农家小楼上,一缕炊烟掀开了新的一天。

茅坪村的山涧溪流(央广网发 赵小羽摄)

  49岁的贫困户骆德滨在家里排行老四,多年来守在茅坪照顾九旬的老父亲骆大琪。这些年,得益于高坪政府搭起的扶贫桥,让全家人走上了致富路。在镇政府的帮扶下,骆德滨拥有了多项收入来源,去年刚刚种下了七亩半黄桃树苗,林边环绕着三亩低矮的狗牯脑,山上是十几年来照料的五亩厚朴林,门前是养了一年的一群鸡鸭。

山脚下的茅坪村一角(央广网发 赵小羽摄)

骆德滨家门前的鸡鸭(央广网发 李竟成摄)

  去年,镇里分配给骆德滨生态护林员的工作,这一年他又多了一万元的收入。每周骆德滨都要出门巡山数次,山涧四时清泉,道旁厚朴苍郁。近两个小时的巡山路,柴刀、垃圾袋、高音喇叭和些许干粮是必备的物品,骆德滨一边宣传防火,一边照看自家的厚朴树;下山途中,他又到黄桃林和茶树园照料幼株,拨弄枝叶。

骆德滨向记者讲述巡山的工作内容(央广网发 于子敬摄)

骆德滨向记者介绍自家的黄桃林(央广网发 谢元森摄)

  今天是骆家吃团圆饭的日子,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在春节的时候再一次团聚在了一起。院子里是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柴火,灶台上热着蜜香浓郁的米酒。厨房里,赶圩归来的女儿媳妇们,准备好了一餐客家晚饭。屋外院子,全家的男人们聊着一年来在外地打工时开的眼界。案板上,过年要吃的腊肉、板鸭,用香料粉、花椒、精盐已腌了好几天。茶壶里,狗牯脑茶在沸腾的山泉水里上下翻腾。一家人忙忙碌碌一整天,板鸭、芋头、米粿、豆皮上了饭桌,四代二十余口围坐一屋共享团圆饭。

女儿媳妇们为团圆饭做着准备(央广网发 于子敬摄)

骆家四世同堂的团圆饭(央广网发 谢元森摄)

  不远处,镇政府为贫困户统一新建的新楼房“幸福苑”整齐布局在交通要道边。新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人在画屏中住,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两年内,茅坪村三米的道路拓宽成了五米,垃圾搜集点布局全乡,旱厕进行了大改造,砖瓦房成了独栋小楼,网络支付、“易游购”延伸到了村里小店。

  骆德滨说:“这几年,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也宽了,房也大了,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在吉林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读书的骆炳健是这个四世同堂家庭里最年轻的大学生,看到家乡每年都有新变化,他想通过自己的专业,把当地的环境特色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对于未来,他打算“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去沿海的大城市闯一闯!”四世同堂的骆家在高坪的生活有声有色。

  扶贫先扶精气神,脱贫先脱等靠要。高坪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步让世代生活深山中的人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收获感。如今的高坪镇新修(拓宽)水泥路80余条110多公里,建村卫生室8个,集中供水点10个,卫生厕1942座,新建(改建)村文化图书室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居工程)集中安置点26个和基础设施项目143个。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建学堂。高坪镇全面改造建设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心小学综合楼、公办中心幼儿园一期和全县首座公办村级明坑幼儿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学整体搬迁工程预计2019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青草小学搬迁已完成征地即将建设,中心小学二部正在规划新建。

高坪的基层干部在春节期间探望贫困户(央广网发 李竟成摄)

  年关已至,高坪的基层干部却不曾停歇,为了让老百姓过个平安幸福的团圆年,他们上下奔走,宣传防火,探望贫困户,为村民送去春节期间最深切的关怀,鼓励村民在脱贫致富的新路上共同奋进。

  92年前,革命的队伍在遂川起草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开始。如今,这里又成为解答井冈山下脱贫“密码”的新起点。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是稳定脱贫的核心和关键,遂川狗牯脑茶叶、笼藏米馃都已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也为当地土特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像骆德滨家一样,江西省去年全年有42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今年,全省剩余387个贫困村将全部退出,小山村走上了奔小康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