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袁癸杨

  央广网遂川1月5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彭院香 刘祖刚 范新华)1月4日,一则好消息传遍遂川司法系统,珠田乡南村村支书袁癸杨荣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凭借着地熟、人熟、事熟,他对各种矛盾纠纷掐得准“脉”,找得着“根”,摸得着“门”。从传统“老理儿”出发,从家庭亲情入手,凭借长辈身份和道德威望,用百姓的“法儿”,平百姓的“事儿”,疏通了村民心中“堵点”。

  靠着一双腿,走遍全村每一户;凭着一张嘴,说和了多少家……

  从1996年起开始,24年来,袁癸杨化解大小矛盾纠纷1200余起,有纠纷找“老杨”,“老杨”来了“好收场”。

  扛“责”在肩来调解

  1996年,年仅23岁的袁癸杨,因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被海选为村会计。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当时的支部书记袁世荇去调解纠纷,从此,便与这项“拌嘴皮子”的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南村村有22个村小组,3000余人,与4个村为邻,S322线穿境而过,在生产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不可避免。经过多年裁判,办事公道、经验丰富的“老杨”,成了村民们的首选。

  “大伙信任,我义不容辞”,“老杨”这样说,也这样做。打干上这一行,袁癸杨就立下24字诀:快速到场,调稳情绪,多方倾听,深入交流,解决问题,事后访谈。在办公室,经常是这样的场景:人还没入坐,双方就一顿诉说,求情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但找的人都说,“老杨”发自内心尊重他们,能感受到尊严和温暖,是信得过的人。

  患有高血压的村民张某受雇切割非法采砂船,作业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一时难以接受,近百名情绪激动亲友、朋友围在涉事地“讨说法”。正在吃饭的“老杨”丢下碗筷,第一时间赶到。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良好的业界口碑,几句话抛出以后,死者家属迅速平静下来。“老杨”让死者家属挑出几个说话有分量的人参与协商,厘清责任,消除争议。在熬过两个白昼长夜后,双方从激烈争议到达成共识,一场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平息了。

  袁癸杨说,就像救援有黄金72小时一说,纠纷调解也有黄金期,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扩大,方能打小、打了。

  2014年,老杨担任村支部书记,责任更大了,工作更忙了,但他没有把调解这副“重担”撂下。十分不理解的家人劝他别操这份心,让其他人接手。“老杨”总一笑而过,“群众找上门来了,说明肯定有难处,如果村干部都不管,那像什么话。”

  以“巧”发力促和解

  调解就是跟矛盾纠纷打交道,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认死理”的“老杨”总迎难而上。

  多年来,袁癸杨成功调处了郭某甲在坑口工区蓄水池意外溺水身亡事故、袁某车祸事故、叶某等五户电击死亡7头牛纠纷等大纠纷,为群众争取各种经济赔偿达到上百万,也为辖区内的企业正常运转保驾护航。现在很多企业因为有老杨这个“好人”,都放心到珠田乡进行投资创业。今年,投资近千万的遂川县自来水三期工程成功落地南村村。

  更多时,矛盾纠纷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分巨细,“老杨”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每件纠纷,如果不及时化解,任由事态扩大、升级,就可能会酿成血光之灾。

  有次,村里的一对叔伯兄弟因宅基地争执来找“老杨”。了解情况后,袁癸杨并没有着急定论,而是把兄弟两劝了回去。尔后,他找了有点年岁的原村干部、德高望重的前辈询问,再到县档案馆复印好佐证材料。“功课”做足后,才叫哥俩过来调解。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以诚相待,纠纷在坚持客观事实、双方达成共识后顺利解决。

  实践出真知,通过常年摸索,“老杨”总结了30多种工作法,对各类纠纷都能得心应手。对婆媳矛盾,老杨“坚持尊老爱幼、合分结合”;对宅基地纠纷,“多听长者回忆、依据查询原始佐证”;对于利益纠纷的调解,总结了“乡里乡亲,不求百分,各自相让”的处置原则,对于事故纠纷,提出了“弱者为上,长远为计,合理范围”的调解方式……

  用“心”作桥解民忧

  从事调解工作20余年,老杨共调解了大大小小1200余件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9%,当被问及是否有什么诀窍,“老杨”笑笑,答道:用心。

  坑口村有个“懒汉”老郭,因为多年前一桩官司输了,便“破罐子破摔”,不去找事做,婚也离了。“老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上门讲法律、讲道理,消除思想疙瘩,帮着把房子高标准维修,又介绍就业。现在,老郭精神抖擞,也不“懒”了,不仅在村里兼普法志愿者,还与妻子复了婚。他逢人就说:“是‘老杨’让我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想干好调解工作并不容易,没有法律底子的“老杨”坚持业余学习,记下了10余本、100多万字的笔记,还积极参加县司法局组织的培训课,成为一名“法律明白人”骨干。2017年,他创办“老杨工作室”,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平时,有点矛盾纠纷,或者要咨询点法律、政策,群众都爱到“老杨工作室”坐坐,“这里有我们免费的‘法律顾问’”,群众赞道。

  在袁癸杨带动下,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村里的矛盾纠纷也逐年减少,南村村也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老杨的笔记本里,有这样一段话:“2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服务群众的一线,长期为上访、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让我处于愉快的工作生活状态中。每当解决一个问题,让村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我就觉得很欣慰,有种自豪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