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促大扶贫

2020-06-19 11:57:00来源:央广网

——解析江西吉水县双村镇的产业扶贫路径

文/王薇薇、周金平

  吉水县双村镇总面积94.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4640户、14070人。从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等传统角度来说,双村镇算不上大乡镇,但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该镇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蹚出了一条条产业扶贫的好路子,为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564人,“十三五”贫困村2个。为不断提高脱贫质量,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等方式,解决贫困户与产业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脱贫质量不高、村集体收入乏力等问题,托起全镇群众的致富希望梦。截至目前,全镇已脱贫226户558人,两个贫困村已“摘帽”,全镇贫困发生率为0.04%。

  镜头一:在连城村委清水塘村,过去年出栏量1.5万头的大型养猪场,因环保整治不达标后,“摇身一变”为富祥食用菌种植基地。该基地由江西天一农业公司经营管理,占地24亩,建成7个种植车间、1个包装车间和1个有机肥制造车间,目前安放食用菌棒6.5万个,种植品种主要为袖珍菇、松茸和香菇。

  路径一及思考: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既要发展长效产业,也要培育短期见效的产业,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是双村镇脱贫攻坚的“硬支撑”。发展产业兼顾生态环境,在经过充分考察调研后,双村镇积极引导猪场转型为菌菇种植基地,并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增收。全镇6个非贫困村及192户贫困户加入了该产业合作社,签订了入股协议,颁发了股权证并建立了利益联接机制。特别是,合作社为贫困户先行提供菌棒,并提供技术指导,待菌菇成熟后,再以保底价统一收购,让贫困户既不用投入本金,“又吃上定心丸”不愁销路。目前,目前,各村集体已获分红2.5万元,每户贫困户获分红500元。

  镜头二:眼下,在双村镇丰凯农业辣椒产业基地,一颗颗色泽光亮的辣椒长势喜人,采摘辣椒的农户乐开了花。这不是普通的辣椒基地,2018年底由双村本地乡贤高玉林引荐了国家特色蔬菜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科研团队对基地进行专业指导,由乡贤高风云经营管理,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今年试验种植了30多个辣椒品种,致力培育出最适合本地环境、高产高效的辣椒品种。

  路径二及思考:多一项产业,多一份分红。辣椒产业,是双村镇重点培育的另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的扶贫产业,“辣椒小镇”便是该镇的目标定位。依托丰凯农业辣椒基地的技术优势,结合抛荒地整治需要,该镇整合村扶贫“六个一”产业分红资金、县产业奖补资金、单位帮扶资金等,在连城、林塘、曲岭、马田、双村、高家等6个行政村推开辣椒种植试验示范,总面积达到297亩,壮大村集体产业的同时,通过基地示范带动群众种植,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试种一季后,双村镇计划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在市场空档期上市反季节辣椒,不断提高产业收益。

  镜头三:在双村村清泉作坊,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员工们便忙活着制作豆腐,浓浓的豆香四溢。贫困户边小勇等人每天在作坊里务工,每人一天有70元收入,每月增收2000余元。作坊内生产制作的豆腐、豆腐乳等注册了商标“双凤泉”,销往镇上及县城的饭店、学校、工厂及菜市场等。

  路径三及思考:产业发展,如何取得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收的效益?双村镇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双村镇传统手工艺生产制作的豆制品,在吉水当地小有名气,镇内有不少家庭式作坊。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将豆腐生产加工培育为一项地方特色产业。双村村做豆腐的能人多,该村投入近10万元,将村中一座废弃的锅炉厂改造为豆腐生产作坊,命名为清泉作坊。该作坊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了村中4户贫困户资金入股,并有不少贫困户在其中务工,贫困户既当股东又当员工賺得双收入。除股东分红外,作坊每年缴纳2万元厂房租金及20%的盈利给村委会,村委会又从20%的盈利中拿出40%发放给村中一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保障各类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吉水;产业扶贫;解析;

小产业促大扶贫

吉水县双村镇总面积94.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4640户、14070人。从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等传统角度来说,双村镇算不上大乡镇,但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该镇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蹚出了一条条产业扶贫的好路子,为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