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以技助企,授农以渔

2019-01-24 11: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昌1月24日消息(记者范存宝 见习记者于子敬)进入猫冬腊月,井冈山东麓泰和县的农业企业一派繁忙:稻蛙、稻鳖共作池塘挖土开建;农户抓紧时间布局新一年的养殖基地……从昔日荒地滩涂到今日的稻渔共作之乡,稻海、鱼塘、蟹地形成了别样的生态风景。星罗棋布的稻渔共作区,在冬阳映照下熠熠生辉。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池一稻一蟹,里面可藏着大门道。这些年,江西二十余家农业企业依托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江西水产动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的“稻渔工程”项目,以一稻一渔为媒,打造出巧夺天工的共生系统,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学用结合的新路子新模式,形成多个养殖特色品牌。鱼肥稻香迎客来,原本籍籍无名的农业企业凭借新技术,闯出了大名堂。

  学用结合,技术为农业注入新血液

  高校人才与先进技术一齐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平均年龄仅22岁的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主要成员是水产专业“卓越班”的学生。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靠三年矢志不渝的钻研,他们让科研成果直达田间地头。

  “稻渔工程”补上了高科研、低生产的窟窿,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就是打通科研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团队在保障水稻不减产的基础上,让水稻和水产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时令,早、中、晚三季稻配合渔业的生长周期轮作种养。

  团队首席教授洪一江开玩笑介绍道,稻和鳖一起养一段时间后,水里的鳖都变聪明了,用头把水稻上的虫子撞掉到水里,虫子成了甲鱼的盘中餐。

  曾经,福寿螺引入中国之后,疯狂繁殖产卵。稻渔共作让甲鱼把福寿螺的卵吃得干干净净。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蚌两用”的经济价值:在稻田里养蚌,鱼蚌混养不仅可以调水质,还能产珍珠,让生态与经济双丰收。

  过去,农户自发在水稻田中养鱼,一没技术,二没信息,完全凭经验种养。种养鱼塘面积不大,产量不高。混养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还会进入水里,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目前,团队将种养技术细节传授给农民的同时,着力解决化肥、重金属对渔业的负面影响,防止水土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特别是水稻镉污染。

  团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让大学生走入田间地头,沉下心来选育种苗,钻研水田设计,为当地进行水质监控,对病虫害防控提供技术指导。团队在探索江西水产产业“健康生态养殖+水产良种选育”中寻到了“良种配良法”的路径。学生吴流政表示,他每周末都有实习任务,天不亮就要下到田间地头,“在团队里,能亲自割一次稻子、养一次鱼,在实践中,能提升技能、弥补不足。”如今,团队正在打造自主品牌“厉害了我的渔”,怀着感恩的心,把知识转化成财富,反哺乡村。

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实验室

  迄今,团队共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和四项新型专利,并在第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银。去年,团队借势打造“鄱阳湖产业技术论坛”,让江西的虾蟹、泥鳅、牛蛙纷纷登上论坛,成为了主角。

  精准扶农,让农民脑袋富口袋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方法扶贫是可持续的扶贫。如今,稻渔团队利用“政府+项目团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已在江西20余家企业陆续成功推广了稻虾、稻鳖、稻蛙、稻(莲)蟹、稻鳅、稻鱼(蚌)等六类稻渔种养新方式,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辐射面积高达30万亩。农户们在收获粮食的同时增收水产品,亩产百斤鱼、千斤粮,每亩增效超过50%。新模式将零星家庭养殖产业化,累计帮扶贫困户1513户,共计4343人,扶贫金额高达1600万。

  在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江西南丰县添鹏生态公司成为中国甲鱼种苗最大的企业,让南丰成了“中国鱼鳖之乡”,让甲鱼从每斤30、40元跃升至每斤200元。团队为了进一步推广种养良法,在茭白田里养甲鱼,在水稻田里养甲鱼,还专门制定了鄱阳湖甲鱼生产标准。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和团队合作后,亩产值从2100元增长到8600元,扶贫人数从52人增长到2664人,人均增收3630元。去年,九江彭泽农民节上,公司的“蟹王”“蟹后”共拍得110万,全部捐给了扶贫基金。稻渔共作见证了山水江西、鱼跃人欢的独特魅力。

  如今,“稻渔工程”团队已成为江西省内多所技术依托单位,诸多企业主动找上门,想要成为学院的实践基地。大北农集团主动提出把企业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提供资金、场地和实习内容。洪一江自豪地表示,预计2019年,渔稻工程将在江西全省达到产量300-500万亩。

  从“靠水吃水”的农耕乡村,到“治水理水”的生态新农村,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让农企和农户成了在专业领域内真正会种田、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南昌大学;农业;企业

南昌大学:以技助企,授农以渔

进入猫冬腊月,井冈山东麓泰和县的农业企业一派繁忙:稻蛙、稻鳖共作池塘挖土开建;农户抓紧时间布局新一年的养殖基地……从昔日荒地滩涂到今日的稻渔共作之乡,稻海、鱼塘、蟹地形成了别样的生态风景。星罗棋布的稻渔共作区,在冬阳映照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