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九江林业谱新篇

2018-12-06 10:43: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九江12月6日消息(通讯员徐红波)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九江市林业工作稳步推进,焕发蓬勃生机,全市林业工作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一代又一代九江林业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向大山进军,向荒土开战,向城市迈进。全市林业人历经40年的风雨历程和不懈努力,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

  从1978年到2018年,九江市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性增长,从昔日的荒山秃岭到今天的郁郁葱葱,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一幅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生灵自由栖息的生态九江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全市林地面积从102.7万公顷增长到110.99万公倾,增长8.1%;全市森林面积从50.73万公顷增长到99.08万公顷,增长95.3%;全市活立木蓄积从1678.7万立方米增长到5711万立方米,增长240.2%;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6.96%增长到56.44%。全市已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22个,经营总面积达72.87万亩;全市有国家、省、县三级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31处,总面积达18.95万公顷;全市划建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12个,总面积达3.15万公顷。全市湿地动物有235种,其中鸟类186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10种,湿地植物102种。鄱阳湖以及周边湖区是越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候鸟来此越冬,九江被誉为“白鹤王国”“小天鹅之乡”,打造了山青、水秀、天蓝、空气清新的美丽九江,生态“生金”效益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创造了经验,武宁县长水村被誉为“中国林改第一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九江武宁在全国率先实施林长制,探索了一条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向“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子,在全国、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九江市、武宁县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九江市林业信息宣传工作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九江市林业局先后荣获“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市级单位”称号,九江林业网多次荣获“全国林业十佳市级网站”殊荣;涌现出世界优秀林农奖获得者——徐京发,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先进个人——李春如,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郑乃员,全球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叶久怡等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先进典型。

生态九江(央广网发 九江市林业局供图)

  造绿,唱响绿色品牌

  1978年以前,全市林业工作以木材采伐管理和护林防火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九江林业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干群,大力造林、培育森林资源,林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进入全面振兴发展时期。

  一是全民义务植树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自1998年起,九江市主要实施了中德合作造林、国家长防林、农发长防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血防林等林业重点造林工程,在荒山荒地荒滩和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40年来,全市完成了602万亩的植树造林任务,构建了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九江市持续实施领导干部新春植树活动,并组织公民义务植树,建立了一批“青年林”“三八林”“国防林”等志愿纪念林。据统计,自1979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6806.3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3.71亿株,尽责率达85%。

  2012年以来,九江市围绕打造“山水文化城、森林新九江”的目标,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九江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三核、四区、十廊、百园、千村”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全力把九江打造成生态建设的先导之城、绿色崛起的先发之城、美丽中国的先行之城。规划从九江倚山、襟江、带湖的自然生态特色出发,以中心城区绿化、县区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生态文化建设等为重点,确定了城区绿色福利空间建设、道路景观防护林建设、森林村镇建设等生态、产业、文化三个方面15项重点工程,努力实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景有美度、城有韵度”的建设目标。

  创森4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90多亿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99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14%,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77平方米,所辖11个县(市)全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成为江西省第一个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的设区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林业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10天以上。2016年9月,九江市在2016森林城市建设会上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九江市新添一张国字号的“绿色名片”。2018年9月,武宁县率先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湖口、彭泽两县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备案。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实现了市民出家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千步之内就有公园的目标。

  二是打造“TO”型生态廊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九江市将投资近23亿元建设“TO”型生态廊道(“T”型即沿江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和昌九高速生态提升工程,“O”型即环庐山公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林业生态建设。

  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境内。九江市按照长江“堤外生态修复,堤内园林式美化,选择合适树种,因地制宜建设滨江生态岸线”的总体要求,制定沿江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总投资18亿元,分3年实施。九江在长江岸线滩涂开展造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森林体系;对沿江碎化及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治理,贯通已退出养殖的水系;对岸线森林抓好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景观。目前长江岸线已栽植树木67.83万株,芦苇92万株,沿江山体(含矿山)森林质量复绿提升面积3391亩。

  为策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战略,2018年,九江市计划投入3.3亿元高标准打造总长度约87公里的昌九高速生态提升工程,对昌九高速高速扩建产生的局部生态环境破坏进行“美化、彩化、珍贵化”生态修复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工作,进入了施工实施阶段,预计到2019年6月正式完工。

  环庐山公路是九江市旅游的重要通道,九江市投资1.68亿元,已对57.7公里环庐山公路沿线绿化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打造了18个重要绿化节点,绿化面积56.7万平方米。目前,一条“绿化、彩化、香化、美化”的生态旅游观光带和生态建设示范路呈现在游人面前。

庐山西海国家湿地公园(央广网发 九江市林业局供图)

  治绿,共建绿色家园

  在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资源的同时,九江市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处处呈现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一是打好执法宣传“组合拳”。每年以法制宣传日、爱鸟周、湿地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森林防火宣传月等为重点,广泛开展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对典型林业案件的公开处理、曝光,有力地震慑了林业违法犯罪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林业法制氛围。

  二是念紧采伐限额“紧箍咒”。积极推行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实行木材生产计划限额管理,按分类排序合理分配采伐指标,建立林木采伐计划两榜公示制度,使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年森林采伐限额为129.7万立方米,2011年实际采伐蓄积量为27.9万立方米、占限额的21.5%。近3年来,九江市年采伐限额蓄积为54.04万万立方米,2017年实际采伐蓄积量为9.935万立方米,占限额的18.38%。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实际采伐蓄积量逐年递减,较“十二五”实际采伐蓄积量大幅下降的目标。此外,九江市彭泽、修水、武宁、湖口等县积极组织实施封山育林,不断提升了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

  三是建强执法体系“主阵地”。抓住森林公安机构“三定”契机,全市建有森林公安机构44个,其中1个市级森林公安局、12个县级森林公安局,3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实现了市局、县局独立行使行政执法权和涉林刑事案件侦查权。2011年,九江市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九江市森林公安局鄱阳湖直属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加强了林业执法力度。

  四是敲响资源保护“长鸣钟”。九江市狠抓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年均发生森林火灾39起,过火面积352.5公顷,较改革开放以前分别下降65.5%、92.3%。全市监测森林病虫害网点从57个增加到350个,监测对象从松毛虫、竹蝗等2种增加到30余种,监测面积从每年的209万亩次增加到1.1亿亩次。从2011年起开展了飞机防治,防治作业能力从6万亩上升到30万亩。加大了对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防控力度,保护了庐山核心景区生态安全。全市共实施生态公益林面积634.66万亩,占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的12.39%。全市推行森林保险工作,从单一的火灾保险到多险种并存,保险金额从最初的100元/亩到现在的800元/亩,为43万余户林农提供风险保障345.62亿元,累计赔款7839.7万元,受益农户3万余人次。九江市全面启动387.6万亩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共下发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偿资金14774万元。

  五是亮出案件侦破“锋利剑”。九江市每年开展“鄱阳湖越冬候鸟保护”“绿剑行动”等大规模的严打专项行动。近5年来,全市森林公安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8716起,移送起诉1024起,逮捕505人。其中破获的重大案件有2016年都昌周溪镇非法盗卖天鹅案、2017年曹裕权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2017年濂溪区非法售卖犀牛角和象牙案等,严惩损害国家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有效地保护了全市森林安全。

云居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风光(央广网发 九江市林业局供图)

  管绿,提供绿色保障

  九江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深化林业改革作为推动林业转型发展,改善林业生态,为建设生态九江提供强有力的绿色保障。

  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2004年9月,武宁作为全省7个试点县之一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到武宁视察工作,对武宁林改的“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全国推广。近年来,九江市以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将林权改革不断引向深入。2015年,武宁县作为全省第一批11个林地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县,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武宁县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颁发了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2016年瑞昌市、修水县作为全省第二批20个林地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县,建立县乡村三级集体林权管理服务体系平台。2017年11月,九江市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有11个县(市、区)88个乡(镇、场)429个行政村建立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

  二是林长制改革全面推行。2018年 7月6日,在总结武宁县推行“林长制”经验的基础上,九江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9月19至20日,全省林长制第一次现场推进会在武宁县召开,全面启动江西省林长制工作。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多次采访报道九江市林长制工作,10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中,报道江西省正在开始着力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专门聚焦九江市武宁县推行林长制的经验典型,林长制在全省、全国推广。

  三是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九江市紧紧围绕“重组、定性、保障、减员、剥离、转换、安全、稳定”八大改革任务,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原有28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为15个公益型生态林场和1个商品型林场,改革安全稳定。

九江市和中广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央广网发 九江市林业局供图)

  用绿,打造绿色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结合林区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油茶、花卉苗木、森林药材、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业产业发展,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2017年,全市林业产值已达397.4亿元,较40年前有了质的飞跃和变化。

  一是油茶产业强势升级。九江市创新造林机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奖补资金,连续5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支持各县(市、区)油茶产业发展;市级扶贫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重点扶持贫困户的油茶造林,每亩补助300元。目前,全市油茶林达到68.85万亩。以九江神州通油茶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九江,油茶系列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推进。

  二是林木种苗发展迅速。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3万亩,全市生产各类苗木达1.6亿株;建立省级保障性苗圃7个,建立油茶良种嫁接苗省定点育苗单位5个,采穗圃1个,年产苗量约为1500万株;全市共办理473家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确保了林业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

  三是林下经济不断壮大。九江市利用“林菜”、“林果”、“林药”、“林菌”等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市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1家;全市药材原料基地20万亩,食用菌栽植面积5万亩;野生动物养殖10万头(只、条),畜禽养殖880万头(只),蜜蜂养殖达到5万箱,毛竹采集加工基地45万亩;“农家乐”及多种独具特色的林下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涉林面积达50万亩。全市林下经济活动面积230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86亿元,直接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达到9万户,实现了山区林农“不砍树,能致富”的目标。

  四是林产企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2家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19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其中:总资产亿元以上11家,有2家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主营涉及林木种苗、花卉,木竹种植与培育,木竹加工,森林食品药品加工,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加工,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工贸一体化”产业经营模式。

  五是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十二五”以来,全市森林公园旅游年收入近亿元,同时以每年约11%的速度增长。仅2017年,全市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接待游客2849.5万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256.8亿元。

鄱阳湖湿地白鹤欢聚(央广网发 九江市林业局供图)

  兴绿,彰显绿色风采

  不断增加的绿色让九江市民受益匪浅。“城市犹如一个大花园,树木枝繁叶茂,花儿五颜六色。九江越来越有品位,在城市里就能感受到森林之趣。”这是九江市民的共同感受。“增绿、增氧、增净,降温、降尘、降噪音”,这是“创森”带给九江市民的最直接感受。这其中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举足轻重。

  一是林业科研攻关有突破。九江市取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林业科研成果30余项,并获得科技奖共13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永修县林科所土栖白蚁分飞和用压烟法防治白蚁的研究成果荣获全国科学技术工作重大贡献奖。2009年12月,九江市林学会会员完成的《九江市野生植物标本采集与馆藏研究》获首届江西林业科技一等奖。全市发表论文1000余篇,论著10余本。

  二是林业科技示范有品牌。九江市已发展绿化苗木、中药材、油茶、茶叶、毛竹、杉木等林业科技示范基地200余个,面积近30万亩。九江市有江西省仅有的2家“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16个“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共计2.29万亩,示范辐射面积7.97万亩。建成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基地达1000亩,至今已引种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2种。

  三是林业技术推广有成效。都昌、修水和武宁3县获得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油茶标准化示范资金项目,项目共营造标准化油茶示范基地9000亩,低改15000亩,辐射周边油茶户面积3万亩。多年来,持续开展了有机肥成效比对试验、油茶病虫害防治、油茶整形修剪、育苗、平衡施肥、油茶水肥一体等试验研究,试验面积达5万余亩。

  四是林业科普宣传有声色。九江市林业科技人员每年都深入到林业生产第一线,把“培训讲堂”搬到山头林间。采取政策宣讲、课堂培训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现场指导林农开展育苗、施肥、抚育、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示范,多角度培训林农。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送科技下乡3100余次,举办培训班班5100余期,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42.1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50余万册(份)。九江森林博物馆自2018年5月9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凭借丰富的森林科普教育资源和优质的科普服务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切实成为九江市旅游观光度假胜地、森林科普教育基地、政务考察学习要地、老年康体养生福地,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40年呕心沥血、40年砥砺前行,九江市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彰显,群众爱绿、护绿、植绿的生态意识正在形成。沐浴着改革开放40年的和煦春风,九江市将不断巩固和扩大创森成果,全力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在重点区域开展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加快推进长江“最美岸线”林业生态修复和通道绿化提升工程,把九江建设成大树成荫、小树成林、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国家级现代森林城市,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生态资源红利惠及大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改革开放;九江;林业

改革开放四十年 九江林业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创造了经验,武宁县长水村被誉为“中国林改第一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九江武宁在全国率先实施林长制,探索了一条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向“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子,在全国、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