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让贫困户大变样

2018-07-23 09:05:00来源:江西日报

  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三变”改革让贫困户大变样

  央广网江西频道7月23日消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里描述的悠然景象,出现在井冈山市新城镇黄夏村。

  汽车驶过蜿蜒的山路,来到村后的一个小农庄——七溪岭生态示范园。这里群山环绕,泉水淙淙。一进园,迎面看见十几头梅花鹿,忽闪着迷人的大眼睛,悠闲地踱着四方步。不远处,一字排开的鸡舍里,美丽的七彩山鸡和骄傲的孔雀竞相争艳。

  园里最醒目处,竖着一块公示牌,上面写着66户贫困户户主的名字。这些贫困户是黄夏及周边村的,他们将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生态园,连续5年,每年能获得15%的分红收益。

  贫困户周花娥的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也入股在生态园,平时她还在生态园里养鸡、打扫卫生,每个月有1000元的务工收入。“我没文化,给我钱,也搞不来产业,但把产业扶持资金投在生态园里,我感觉这就是自己的产业了,平时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周花娥说。

  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劳动技能较差,如果在发展产业中,直接把产业扶持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很多都会打水漂。为此,井冈山采取股份制、联营式、托管式等合作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或以资金,或以土地,或以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农民从仅收租金,变成长久坐拥租金、佣金、股金“三金”,给贫困户脱贫找准了“靠山”。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井冈山市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在推进这些优势产业中,井冈山市创新奖补机制,每年安排奖补资金6000万元,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实施差异化奖补政策,鼓励群众发展产业,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政策的引导,带来的是发展的提速。2017年,全市新增茶、竹、果面积8万亩,总面积达到48万亩。为了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井冈山市还设立了产业扶贫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630.9万元,按一定比例撬动银行资金助推产业发展。这样一来,全面扫清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拦路虎”,确保每家每户有一个致富产业,每家每户有一笔稳定的产业收入,实现发展有盼头、增收可持续。

  发展产业和每一个群众息息相关。井冈山市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把群众拉上产业发展的“战车”,让他们从中得到实惠,让他们成为发展产业的主力军,并自觉自愿投入到发展产业的热潮中来,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探索出了好的经验和做法。 (记者 郑颖)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井冈山;贫困;三大改变

“三变”改革让贫困户大变样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井冈山市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在推进这些优势产业中,井冈山市创新奖补机制,每年安排奖补资金6000万元,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实施差异化奖补政策,鼓励群众发展产业,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政策的引导,带来的是发展的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