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江西的生态名片越来越美

2018-07-19 10:05:00来源:江西日报

  央广网江西频道7月19日消息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我省第一个晋升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区曾经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曾几何时,在人多地少的境遇下,湖区居民通过围湖造田,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在洪水风险的胁迫下,进行着高强度的土地利用。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给长江中游地区带来了惨重损失和沉痛教训,多年来围湖造田的弊端深刻显露。此后,政府在沿江沿湖区域实施了退田还湖工程,鄱阳湖面积因此由1998年的3950平方公里恢复扩大到目前的4350平方公里,90多万居民从湖区搬迁出来,成为全国退田还湖范例区域。

  鄱阳湖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全球主要的白鹤和白鹳越冬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上世纪90年代,鄱阳湖鸟类种数为310种,而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湖区鸟类种数已达426种,20多年来新增鸟类种数116种。这一切,得益于湖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得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证了候鸟、鱼类和水草等生物的食物链完整性,逐渐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作为头顶“国”字号30年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成为观鸟好去处。每年秋冬,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大批候鸟,成群结队,“携儿带女”来鄱阳湖越冬。有无比壮观的“天鹅湖”,更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白鹤长城”。鄱阳湖成为世界生态专家和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和旅游胜地。

  我省是全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有较多的天然常绿阔叶林,江河水系发达,森林和湿地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我省也是受威胁物种数量较多的地区。为保护濒危物种,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我国40个A级保护区之一,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加入了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2006年11月被全球自然基金(GNF)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据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调研员吴英豪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底,我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85处,总面积102.1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2%,其中国家级16处、省级33处、县级136处。这其中,森林类型145处、湿地类型13处、动物类型16处、植物类型11处,光是专门保护南方红豆杉的保护区就有8个。

  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坐拥绿水青山,保护区所在地走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子。

  景德镇市拥有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浮梁县占了7个。该县专门设立了分别保护黑麂、猕猴、金钱豹、黑熊、白颈长尾雉以及云豹的县级自然保护区。九景衢铁路工程开工时,就着眼于沿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经过多个方案比选,最终绕避了19处重要生态敏感目标。

  据省野保局保护科负责人介绍,保护区首要任务是“保护”,建立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用保护区的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一些从专家眼中消失多年的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包括黑斑肥螈、白鹇、猕猴、灰胸竹鸡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包括香果树、银钟花、蛛网萼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植物。好山好水成了它们的生存天堂。

  毫无疑问,被评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能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且可成为一张生态名片。据介绍,每年深秋时节到次年春季,国内外许多游人和摄影爱好者争相到我省庐山、婺源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追寻珍稀鸟类和珍稀野生植物的踪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洪紫凝)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江西;生态;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江西的生态名片越来越美

鄱阳湖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全球主要的白鹤和白鹳越冬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上世纪90年代,鄱阳湖鸟类种数为310种,而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湖区鸟类种数已达426种,20多年来新增鸟类种数116种。这一切,得益于湖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得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证了候鸟、鱼类和水草等生物的食物链完整性,逐渐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