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赣州11月9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熊艳 王华明)一座座饮水工程润泽万家,一张张笑脸享受干净自来水,一条条灌溉渠道畅达田间,一片片金色稻田迎风翻滚……金秋时节,行走在赣州市赣县区田间地头,一幅因“水”得利、产业兴旺、安居乐业的画面呈现在记者眼前。近年来,赣县区聚焦农村贫困群体,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加速推进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设,落实河长制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抓基础建设 引来“源头水”

  日前,赣县区长洛乡长洛村贫困户赵长莲打开自家新安装的自来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很是方便。“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安装了自来水,打开水龙头就能用水了。再也不用去山里挑水喝了!”幸福的笑容挂在赵长莲的脸上,她满意地说道。

  像赵长莲这样享受到便利用水条件的贫困户,在赣县区还有很多。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验收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该区以此为工作切入点,抓好各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该区首先对全区农村饮水现状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台账。一方面,因地施策,通过管网延伸、引山泉水、水井改造、配送供水管材及水泵等多种方式,分类分步改善贫困群众饮水状况。另一方面,在人口密集、村庄集中的地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截至目前,该区新建千吨万人水厂20座,百吨千人水厂18座,兴建改造小微饮水工程676处,覆盖全区19个乡镇1个管委会276个村,最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抓饮水管护 确保“放心水”

  每天清晨,在赣县区韩坊镇易地搬迁集中供水工程处,管护员廖之伟总是按照既定流程,有序巡查水源、查看供水管线等基础设备,为安全用水护航。据悉,为常态化开展饮水管护工作,该区结合实际,在各地成立用水户协会监督供水质量,并聘请饮水工程管护员开展日常管护工作。

  “有了管护员每天巡岗,我用水都更放心了。”协会会员何慧明这样说。

  “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了,才能用得好、长受益。该区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饮水安全理念,创新管护方式,设置公益性岗位,聘请贫困户担任管护员;制定运行管理相关规定和指导文件,完善管护机制;多次开展饮水工程管护业务培训,落实管护主体。通过村委会管水、用水协会管水、“水官”管水等方式,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府修建、自治管水、全民用水”的良好模式,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良性运行。同时,该区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对饮水水源保护地的巡查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该区实行农户水质状况全覆盖检测,确保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据统计,目前已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70余个,聘请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员148名,先后开展水质检测6000余份。

  抓产业服务 注入“致富水”

  “如今,我们阳埠腐竹的品牌越来越响,产业发展日益兴旺,这都得益于政府新建的农村饮水工程。以前,没有通自来水的时候,我每天光来回挑水都要花几个小时,太费时间了。如今,政府给装上了自来水,不但省时间,而且水质更号了,腐竹产量和品质也更提高了。”谈通自来水带来的变化,赣县区阳埠乡腐竹加工户曾本信乐呵呵地说道。不远处,因为水质的改变,一排排整齐悬挂、色泽金黄的腐竹制品为曾本信带去生活富足的希望。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区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巩固提升项目,为贫困村产业配套安装专用管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借力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及高标准农田等农田水利项目,修建排灌沟渠、灌溉管网,进行山塘整治,促进全区蔬菜、脐橙、甜叶菊与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水增效、田增产、民增收的目标。2016年以来,该区先后投资近3亿元,改造、新建水陂100余座,改造渠道300.63KM,新建渠系建筑物900余处。

  如今的赣县区城乡,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水质清甜,放心饮用,不断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也为提高农事效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