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芦溪12月29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贺笑)近日,家住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妙泉村的村民谢建萍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建房审批事宜。走进宽敞舒适的办事大厅,村干部主动为谢建萍提供了全程代办服务,经过口头交谈和材料交接,事情基本办妥。“办事环境整洁了,服务流程更快了,党群服务中心更贴心了。”这早已不只是谢建萍一个人的感受,而是全村人的共识。

  今年以来,妙泉村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不断优化便民服务,夯实为民举措,发展惠民产业,全力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妙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聚民心,便民服务有“速度”

  在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过程中,妙泉村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对现有阵地和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合理设置了文明实践站、党群活动区、平安联创区、廉洁工作平台等7大功能区和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等8大服务点,形成了集办事议事、便民服务、健身娱乐、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为一体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做到设施整齐有序、功能完备统一、管理制度健全。

设施齐全的休闲活动场所(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白天我们上班,没时间陪老人,自从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以后,老人家每天都要邀上几个伴,围着村部转一圈,看书、下棋、健身,生活过得可充实了,每天开开心心的,我们上班的时候也放心。”村民熊燕感慨道。

村干部集中办公(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以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妙泉村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主动公开服务事项、联系方式、监督投诉电话,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坐班值班、民事代办服务等制度,真正实现群众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好事。

  “现在群众最关心、办理最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都下沉到村,实行全程代办,很多事情都能一站式得到办理。”妙泉村党总支书记谢涛说。

  优服务,为民举措有“力度”

  在妙泉村红领巾丹勋营地,每天下午一放学,7岁的留守儿童周嘉慧和她的小伙伴们就会飞奔赶往这。吸引他们的,是设施齐全的益智馆、藏书丰富的农家书屋和亲切的党员志愿者等等。

  营地管理员王翔介绍:“我们在这里开设了 ‘四点半’课堂,除了日常的亲情陪伴,课后辅导,周末更开设了书画培训课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来。”

红领巾丹勋营地“四点半”课堂周末兴趣班(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妙泉村紧密结合群众需求,不断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照看的问题,推出了杜鹃花小屋“四点半”课堂,而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心理空虚、缺乏照顾的问题,村党总支又积极推进“党建+居家养老”项目建设。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成立启初志愿红色连心服务队,进一步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服务,组织开展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法治宣传、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为群众代办服务50余件,充分做到让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变成身边的暖心事。

  促发展,惠民产业有“温度”

  香辣可口的农家辣椒酱、醇香自然的天然蜂蜜、皮薄肉甜的砂糖蜜桔、清脆多汁的秋雪蜜桃……在妙泉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扶贫产品展示区,各色扶贫产品吸引着前来办事的村民驻足并称赞,“以前村里人口多、底子薄,现在有了产业带动,我们有活干,有钱挣,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妙泉扶贫产品交易中心(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在“三化”建设中,妙泉村坚持把抓党建与促发展、惠民生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建成为落实乡村振兴、为民谋取福利的“助推器”。村党总支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着力打造了 “绿峰果木” “光伏发电”“秋雪蜜桃”“富硒油菜薹”四个扶贫品牌,建成了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扶贫产品交易中心,采取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就近就业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农户在秋雪蜜桃产业扶贫基地劳作(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目前,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余元,全村4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扶贫产业基地年底分红,30余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受益,10多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一系列的项目和举措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切实实现了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由“塑形”到“铸魂”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