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瑞昌11月13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费伦锋 宋昭庚)11月12日一早,在瑞昌市横立山乡青岭村间小路上,一位身着迷彩服的老人,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林间,车尾架上绑着一个小喇叭,不停地播放着森林防火宣传口号。

  “最近天气干燥,地里的田埂草和秸秆一律不能烧了,不然引起火灾就不好了啊,那可是要坐牢的。”老人对着地里正准备烧田埂草的村民说。老人叫戴大义,其实他不老,今年才57岁,是青岭村的一名贫困户,也许是饱经岁月的洗礼,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些。

  戴大义一家三口,他的老婆和儿子都有智力残疾,劳动能力较弱。几年前,家中一没有产业二没有技术,全家一年收入还不足1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十分困难。2014年底,村里了解到他家中的实际情况,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戴大义家被评上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不失志 不等不靠

  被评为贫困户后,戴大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没用,给政府添了麻烦、拖了后腿,在村里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才慢慢走了出来,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看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戴大义就想着自己得做点什么,不能一味地等着国家来帮、靠着政府来扶。他想,自己是个农村人,有的是力气,村里不少大户搞起了梨园,靠着种梨子过上了好日子,自家的梨树这两年也长势很好。2015年初,他主动找到帮扶干部,把想扩大梨树种植面积的想法说了出来,但是他怕自己的技术不行,想帮扶干部帮他找位技术专家指导指导。

  很快,扶贫干部就给他介绍了乡农技站有着20多年梨树种植经验的“土专家”陈世贵,并安排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技能培训班。有了技术,戴大义开始了他人生的脱贫“逆袭”之路。

  “看到我这梨树下的肥料了吗?那都是我在村里搜集来的农家肥,我家的翠冠梨比别人的都要大也要甜。这都是世贵教会我的,没有他我还真想不到这么好的方法。”戴大义高兴地说。

  几年下来,戴大义把全部心思放到种植翠冠梨上,他家梨园被管护得井井有条。从2019年起,梨园每亩翠冠梨年产量能达到3000斤以上,加上村里和帮扶干部帮着推销,仅此一项收入就能超过2万元,顺利脱贫摘帽。

  抗疫报党恩 守护家园

  今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看着乡里村里干部忙上忙下,戴大义坐不住了。当他得知村里各卡点防控值守需要人员时,戴大义带着儿子来到村委会主动请缨。

  “是党和政府的帮扶,老婆当上了保洁员,我还是村里的护林员,让我甩掉了穷帽子,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了。现在疫情防控任务这么重,别的大事我们做不了,值守站岗我们还是可以的,大难之前,尽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戴大义对村支书说道。

  从年初五开始,无论刮风下雨,戴大义父子俩轮流值守在卡点,寒风刮不动他们抗疫的铮铮铁骨,冬雨浇不灭他们抗疫的满腔热情。在父子俩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中,他们感念党和政府恩情,疫情面前不做旁观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村庄的平安。

  凝心齐聚力 同奔小康

  “今年你家的梨子产量这么高,是不是还有梨子没卖,虽然政府帮我们销了许多梨子,但我们不能光麻烦政府帮我们销,我这几天在外面找到了一些销路,你的梨子我帮你一起卖吧。”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戴大义不忘帮助别人,当他了解到同村贫困户柯长江家梨子还有许多没卖,他就主动上门帮忙想办法。

  平日里戴大义就没少帮柯长江,从开春基地下肥,到梨树整枝,再到采摘梨子,只要柯长江家里有需要,戴大义都是随叫随到。“都是同村人,现在我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我不能光顾自己,也要帮助别人一起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戴大义说到。在他的帮助下,今年,柯长江家的梨子产量提高了不少。戴大义对我们说他会向更多的贫困户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致富,为村里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戴大义脱贫故事只是横立山乡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瑞昌市横立山乡党委政府聚焦脱贫攻坚目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快发展扶贫产业,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如今,山里路通了,塘里水清了,山上树更绿了,贫困户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在今年10月,九江市组织召开的脱贫表彰大会上,瑞昌市横立山乡党委政府荣获九江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