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美了乡村 富了村民

2020-07-30 10:5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湖口7月30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郑飞华)蓝天白云,青山含翠,田野广阔,养育着当地村民的武山水蜿蜒而行,山上成片的药材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民居白墙黛瓦,房前屋后绿树成阴,玉带般的乡村公路环绕着美丽村庄……在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画卷中的底色,人们在奔小康路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航拍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央广网发 通讯员郑飞华 摄)

  以前的山光秃秃,没有如今的盎然绿意。2000年起,以钟山药业、九普药业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散户”的模式运营,种植吴茱萸、黄栀子、枳壳等药材,并带动周边300余农户1300余村民利用荒山坡地种植药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9年鄱阳湖口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武山镇,该村成为核心区,及时调整到现代农业,同年打造了180亩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基地,从而夯实农业基地发展和旅客生态观光的基础,实现了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群众既能享受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又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湖口县武山镇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央广网发 通讯员郑飞华 摄)

  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感触最深。该村退休党支部书记王练新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优美了,村民的生活舒心了,产业发展有规模了。”如今,他每天都会在村庄里,享受生态美景,赏小桥流水,静看花开花落,有时会到村里的产业基地打零工,每月工资有2000元左右。王建华是村里的“美容师”,每天要清扫两三个村民小组的卫生。“现在卫生保洁很方便,户户通水泥,垃圾也分类了,比以前的工作轻松多了。”村庄的变化,也让在外的游子决定留下来,王昭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上半年他留下来到村里工作,感觉家乡的发展更有前途,能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自豪的。

垃圾分类(央广网发 通讯员郑飞华 摄)

  这些“乡村巨变”都源自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该村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将振兴产业、提升环境和培育乡风,作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编制《乡村振兴发展三年规划》,精心打造“秀美乡村、幸福王常”品牌。近年来,该村整合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高标准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三房”建“三园”,实施庭院整治、厕所革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村民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生态村”的幸福生活。同时,加强基层党建,该村实行“一建强四引领”乡村治理模式;建成村级乡村大舞台,鼓励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今年3月湖口县第三届油菜花暨乡村文化旅游节文艺汇演在该村举行,展示乡村美丽景观,带动乡村旅游,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了脑袋。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央广网发 通讯员郑飞华 摄)

  王常村的巨变只是湖口县在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围绕“三建三化三培育”的总体思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山水田林村深度融合,努力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各美其美”的建设格局,着重在“点”上建出精品,“线”上建好示范,“面”上建成一体,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涌现出舜德乡王燧、流芳乡王叔遐、武垦场庆大村、均桥镇陈琯垅等秀美村庄,打造了“幸福王常”“红色王遂”等为代表的精品点,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既能“留人”、更能“留心”。同时,该县财政投入6000万元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基金,通过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发展“一乡一园”“一村一品”,全县近一半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为实现乡村长治久美、有序振兴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美丽庭院一角(央广网发 通讯员郑飞华 摄)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湖口;乡村振兴;秀美乡村;生态环境;

江西湖口:美了乡村 富了村民

蓝天白云,青山含翠,田野广阔,养育着当地村民的武山水蜿蜒而行,山上成片的药材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民居白墙黛瓦,房前屋后绿树成阴,玉带般的乡村公路环绕着美丽村庄……在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画卷中的底色,人们在奔小康路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