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豆腐”翻身记——王国胜和他的扶贫故事

2018-05-29 17:24: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瑞昌5月29日消息(熊安群 宋炎蓉)“那些时候,急得头发都掉喽!”回想去年9月以前的生活状态,瑞昌市村民王国胜这样感慨。“吃饭要钱,坐车要钱,孩子上学也要钱,不急才怪呢!”想了想,他又意犹未尽地补充上一句。

  45岁的王国胜是瑞昌市武蛟乡三金村人,爷爷和父亲都是做豆腐的。因此,王国胜每天看到的是这样的“老三篇”:豆腐脑、豆腐浆、豆腐渣。他有些生气:长大以后,说什么也不干这一行。可是命运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2008年,王国胜骑着摩托车前往附近的铜矿办事,结果在途中头部严重摔伤,虽经治愈但身体大不如前。“以前咱壮得像头牛,经过这件事后,感觉身体像扎了针的气球,快要跑光喽!”

  两年前,王国胜一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在接受帮扶的过程中,王国胜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可他内心还是非常焦急的。由于不能干重体力活,一家人生活没有很好的着落。就在去年9月,王国胜接到了市残联的通知,请他到瑞昌市残疾人手工艺传习基地去“做豆腐”。“做豆腐?——嗯,好吧!”这一次,王国胜答应了。

  开豆腐坊,有些东西是不能缺少的。譬如场地和设施,瑞昌市残联为其免费提供一套约100平方米的房屋,还帮助打制了一口柴火灶,连锅盖都是免费提供的。王国胜则从老家带来了打豆腐的“家业”:陶缸、木桶、脚盆、抄板、框格……除了这些,王国胜还买回了一台电磨机。这样一来,磨豆腐的体力活儿省下来了。

  虽然是“豆腐世家”,可真正做豆腐,王国胜还是遇到了困难。比如冲浆环节,什么时候下石膏,下多少,摸索了两个月,才真正摸准了门道。这却是到了豆腐生意最红火的时候。那些日子,王国胜常常每天打制四十五公斤黄豆,几乎整夜都不能睡觉。现在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天只打制十几斤,正好一锅豆腐,这样不至于累得不行。

  虽说如此,但辛苦是避免不了的。每天凌晨2点,王国胜准时起床,淘豆、磨豆、煮浆、冲浆、抄板、舀浆、压制……一锅豆腐做出来,已经到了凌晨5点。王国胜将这些豆腐搬上电动三轮车,趁着熹微的晨光四处送卖豆腐。凉风拂在脸上,暖意涌在心间,因为王国胜算出了账:每天卖出的豆腐,能够纯挣100余元钱。这比之前的情况,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做起了豆腐,才知道这一行业的不容易。如今,王国胜对外打起了“王氏柴火豆腐”的招牌。他表示,这既是对爷爷和父亲事业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把自己的豆腐生意做大做好,让更多人知道“王氏柴火豆腐”,还有包裹在豆腐里的许多故事……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瑞昌;扶贫;豆腐

“王氏豆腐”翻身记——王国胜和他的扶贫故事

两年前,王国胜一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在接受帮扶的过程中,王国胜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可他内心还是非常焦急的。由于不能干重体力活,一家人生活没有很好的着落。就在去年9月,王国胜接到了市残联的通知,请他到瑞昌市残疾人手工艺传习基地去“做豆腐”。“做豆腐?——嗯,好吧!”这一次,王国胜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