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的江南乡村,阴雨绵绵,别具诗情画意,像是打翻的调色盘。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港口村姚家小区,新建成的村庄干净整洁,从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再到污水处理,这里的变化,也是当地人居环境改善的缩影。

  生活环境艰苦的岁月

  港口村姚家小区大部分居民从本镇的上洪村搬来,以前上洪村没有污水处理,生活诸多不便。74岁的李杏娜刚搬进新房两个月,她说,以前,家里没有卫生间,粪桶放在柴房里,洗澡用大木盆,洗衣服都在河边。冬天的时候太冷,洗衣服先在家里用热水洗一遍,再到河里涮一遍。“冬天我们都是戴手套洗,很冷的。”

  同村的吴美琴家也是从上洪村搬来,在上洪村居住时,她家比李杏娜家稍好些,自己在房后做了一个粪池,生活污水都排到了粪池里,但是粪水又渗到土里,对环境的污染不可避免。

  政府发力建设美丽乡村

  据了解,近年来,长兴县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县财政每年投入约1.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

  以前,港口村的河道污浊不堪,现在,河道得以清理整治,玉带般绕村而过。

  2017年,港口村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率先实行网格管理、成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建立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平台等。

  2018年创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2019年,港口村大胆创新,自主研发地埋式垃圾分类智能化收集系统,打造立体化垃圾分类新模式。港口村村民每天几点倒垃圾、倒了多少湿垃圾、多少干垃圾,都一清二楚。同时,倒垃圾还能赢积分,凭积分就可以到超市换东西。

 

  整治中的港口村

  智慧乡村,“水印计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但基础设施欠缺较多,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关键。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20年3月,“水印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来到港口村。

  2009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赛莱默合作的公益项目“水印计划”落地中国,项目依托赛莱默公司先进的水技术和员工丰富的经验,以公益的方式解决社区的水问题。2020年10月,港口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竣工,90户村民也由此开启了新生活。

  港口村“水印计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5组生物滤塔和两级循环池构成,核心工艺为生物滤塔系统。五颜六色的生物滤塔,不但美观漂亮,而且技术先进。它采用先进的纳米陶瓷膜技术,流程简单,无需曝气设备,污泥产量低,抗冲击能力强,同时占地小,易维护,还能有效保证出水的水质。

 

  生物滤塔

  绿水环绕流出幸福满满

  现在的港口村,村边绿水环绕,村里家里一片清明,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上洪村也因此复耕土地三百多亩。

  “这是我们家的卫生间,上面装了空气能,全天24小时都有热水。”李杏娜开心地说:“现在的生活从前根本不敢想,现在是干什么都舒服,说不出的舒服。”

  “原来在乡下家里就这么过了五六十年。从前说不定一个冬天都不会洗一次澡,现在随时有热水,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激动得都睡不着了。”看得出来,李杏娜是真的开心。

 

  卫生间是衡量幸福与否的硬指标

  “原来村里环境差,乱七八糟的,苍蝇好多,去年在这儿造了新房子,有了污水处理设施,大家就不会再乱倒乱扔了,日子感觉清爽多了。小区路也好,也有人管理,做梦也没想到能搬这里。”坐在窗明几净的家里,吴美琴扯着嗓子开心地分享她的快乐。

  住上了新房,家里的土地整村流转,平时不用种地,老公在安徽打工,吴美琴给女儿带带孩子,做做家务,越来越好的生活,给了58岁的吴美琴28岁的信心。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港口村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并不只是当下可见的清洁方便,还蕴含着更长远的未来。港口村污水处理泵站将纳入管理系统,进行远程监控,真正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的智慧化,助力水系、土壤等生态修复。

  “开窗望明月,闲坐听水声”已成为港口村村民惬意生活的真实写照。乡下和小区,村民们朴素表达的背后,是“水印计划”为现代化乡村打的清洁底色,是“水印计划”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益探索,也是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