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直通农户庭院;一排排整齐而又别具古风的白墙青瓦,一溜儿排列在旅游风情街上;凤栖小镇入口广场上,村民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党建+颐养之家”内,老人们怡然自乐安享晚年;“妇女儿童之家”内,儿童们玩得不亦乐乎……走进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竹垣村,浓浓的新时代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纷纷感叹:“这么好的新气象,与我们第一书记的辛勤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村民们心心念念的第一书记叫陈超,是宣风镇人民政府2016年派驻竹垣村第一书记。

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在于党建引领。”这也是一直以来陈超开展驻村工作的密码。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陈超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通过抓班子、夯基础,促进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2021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切实履行“宣传、指导、调查、监督”的职责,做到责任上肩、担子上肩,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我们村这次选举出的委员平均年龄39岁,尤其是易利、甘阳,是大学生还是90后,年轻有学问。”陈超说,“年轻干部有知识、眼界高、思路活,工作开展起来有活力。”

在竹垣村党群服务中心大会议室里,新上任村支两委、党员代表端坐一堂,听第一书记陈超领学市两会精神。新村支两委上任后,他从夯实基础、建强组织入手,将党建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开展党建共建等活动,将党支部打造成推进各项工作的“领头雁”,凝心聚力。同时,根据竹垣村村情实际,对新班子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带领群众致富等各种能力的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新班子整体素质。

让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我学历低,又没什么技术,家里孩子也离不开我。这次多亏了陈书记,帮我在阳村电子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近日,家住竹垣村阳村组的脱贫户甘圆华不禁感慨。

甘圆华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在外面打工,她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因患有癌症,2017年去世了。49岁又没有一技之长的甘圆华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艰辛,她想外出务工,可家中孩子需要照顾,急得她直掉眼泪。陈超和帮扶干部刘清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她的家中开导她。同时,到处打听招聘信息,经过多方奔走,最终帮她在阳村电子厂找到工作,既解决她的生活经济来源的问题,又能让她通过和同事一起干活聊天减轻思想上的胡思乱想。如今,甘圆华的大女儿就读于萍乡卫校,小女儿在竹垣小学读二年级,母女三人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她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你们招聘啥岗位?有啥条件?工资待遇咋样……”为帮助有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的脱贫户和群众就业,陈超积极协调,牵线搭桥,多次走访健航实业、武功鑫强、亿利合作社等本地企业,收集就业信息,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根据劳动力的不同情况,实施就近就地就业。驻村期间,陈超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上百名村民找到了合适工作,通过打造扶贫车间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解决了2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

让自己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把“心”驻进村里,才能走进村民的心里。驻村帮扶将近6年时间,陈超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把村民当自家人,凡事亲力亲为。他总是说:“我能力有限,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帮助他们,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他到群众家里拉家常、交流思想、宣传党的政策,每到一户人家暖心地问:“今年你们家务工收入多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竹垣村的每一户人家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贴心的问候,每一户人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还有什么困难,他都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

2021年2月,陈超不慎摔倒造成右腿胫骨骨折,实施了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要求他必须卧床休息三个月。出院后的他坐卧不宁,心里不安生,“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安排妥当了吗?刘永全家的房子纠纷解决了没有……”他总是一遍遍地询问着竹垣村党支部书记甘龙胜。结果在家里仅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让妻子开车把拄着双拐的自己送到了竹垣村上。

“一点小伤,算不了什么,现在换届选举的关键时刻,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陈超那越发肿胀的腿和脚。反复叮嘱选举工作人员注意事项,来回穿梭各个投票点、唱票点查看、监督选举情况……连续奔波累得腰酸腿痛,但他硬是咬着牙默默忍着。妻子劝他要好好休息,他总是说:“留在村上心里更踏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全面胜利,陈超却没有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变得轻松了,反而觉得压力更大,责任更重。“下一步,我将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扶上马、送一程,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当好这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陈超如是说。(易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