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水10月27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郭建华)都说婆媳相处难,她却将婆媳关系处理得十分好;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却用真情守护婆婆30年。30年来,她天天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体贴入微,周到服侍;30年间,在她照顾下,婆婆过着安详温馨的生活。这位好儿媳就是吉水县尚贤乡秧塘村的邹梅戏。

  10月23日重阳节前夕,记者来到邹梅戏的婆婆家,采近距离采访了村民交口称赞的好媳妇邹梅戏。“不去攀比,不出远门,要把婆婆照顾好。”这是邹梅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话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儿媳对婆婆的亲妈般地尊敬与关照,在当地写就了“婆媳温馨相处”的一段佳话。

  村民竖起大拇指:难能可贵

  “自邹梅戏嫁到秧塘以来来,就担负起照顾婆婆的责任,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如一日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真的难能可贵。”村民刘贱苟说起邹梅戏,直竖大拇指。

  据村民介绍,邹梅戏婆婆命运多舛。她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脚行走艰难,年纪越大,行动越难,到现在已不能行走;不仅如此,自小就是一个智力残障儿,不知冷暖,经常说一些胡话,越长大越糊涂。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好家婆,更遇到了好媳妇邹梅戏。以前生儿育女时,家婆照顾她;家婆去世后,媳妇邹梅戏正好嫁过来,接过接力棒,无怨无悔地担当起照顾婆婆的生活。每天邹梅戏关照好一日三餐,还帮婆婆洗脸穿衣,端尿换洗……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从不厌烦,至诚至孝照顾着残障婆婆。

  自己觉得是责任:应该做的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她是我家婆,照顾好她就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当有人问起30年来的孝亲艰辛时,邹梅戏把责任二字说得很重,对个中艰辛只字不提。

  其实,邹梅戏是从外市嫁到到秧塘村,起初她也想南下打工,多挣点钱,多见识一下沿海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邹梅戏没有跟随丈夫南下打工,她选择坚守在家里,在家种地、在附近做小工,挣点伙食费补贴家用,服侍婆婆,过着物质清苦、精神富足的生活,这一晃就是30年。30年里,社会发展很快,秧塘村变化很大,但邹梅戏照顾婆婆的初心没变。随着婆婆年龄增大,残障缺陷也越来越明显,照顾难度也越来越大。“现在婆婆经常弄脏身子,我就经常帮她洗干净,梳好头发,打扮得干净整洁。”任何时候在婆婆身上都闻不到一点异味。

  乡干部由衷佩服:引领风尚

  “30年不离不弃照看好婆婆,邹梅戏在秧塘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榜样的带动下,如今秧塘村风民风越来越好。”尚贤乡宣传委员王丽梅对邹梅戏孝心事迹,满脸敬佩。

  村上一位老年人回忆,邹梅戏的婆婆嫁到秧塘村来时,就是一种痴痴傻傻状态,走路不便,也不会干活,家里非常贫苦,村上人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着她。如今,党和政府扶贫等政策好,她享受国家各种优惠政策。更让老人高兴的是,在邹梅戏尊老孝老的行为带动下,秧塘村的村风民风日趋向好。“在邹梅戏30年的真情付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村孝老尊老的好榜样,受邹梅戏的影响,周边村上的婆媳关系更融洽了,老年人生活也更甜蜜了”。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而对个人来说,特别是对青春年华来说,却是一辈子。邹梅戏用30年的韶华谱写了一曲“孝”与“爱”的赞歌。“就这么一个长辈在了,就把她当作亲妈一样吧。”面对未来,已近知天命之年的邹梅戏用一如既往地任劳任怨付出,为残障婆婆操持一个更加和睦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