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记西溪乡文坳村第一书记郭小平

2018-06-26 17:18: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文/李书哲 刘祖刚 李婷

  6月16日,“艾云尼”台风肆虐遂川,当地干群忙于灾后重建不久,我造访了西溪乡文坳村。

  在文坳村的一天,思想和情感都如同潮水一般剧烈地起伏着,被村民的热情所感动,为贫困户的改变而开心,更被第一书记郭小平黝黑面庞下的那颗赤子之心所打动,不由地心生钦佩。

赤诚之心

  “走,一起下村去看看!”

  早上九点多,宏亮的声音在乡政府门口响起,黝黑面庞的中年汉子擦了擦额头上滴落的汗珠,衬托之下笑起来的一口白牙格外明显,他是遂川县医保局驻文坳村第一书记郭小平。

  路上,我们遇见了好几拨到圩场赶集的村民,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还没走到村委会,身着蓝布衣衫、随身带着助听器的村民罗祖传老远就挥着手:“郭书记,郭书记!”就主动迎上来,“拉拉扯扯”地拽着郭小平的衣角,不由分说地要把我们请进屋子里来,泡茶、拿出自个儿炒的瓜子和花生。

  屋子里有被水浸泡过的痕迹,淤泥显然被清理过,但是还有些“顽固分子”紧紧地巴在墙面上。

  原来,前阵子暴雨肆虐,也侵袭了文坳这个村庄。

  6月7号上午,乌云铁青着脸席卷而来,暴雨吹响了集结号,恶狠狠地横扫着地面。庄稼深陷在淤泥里,整个身体慢慢地被吞没,倔强地露出最后一点点翠绿。

  已经有多处山路出现泥石流和塌方迹象,雨再这么下,后果可不堪设想!几天接连不断的暴雨让河道水位线已涨至历史最高点,电线杆也泡在了水中。

  情况紧急,郭小平和村干部商定,为了避免事故发生,马上断水断电。

  “坏了!”郭小平一拍脑门,脱下鞋打着赤脚就往门外冲去,连伞都顾不上拿。村里的刘礼平书记和张明锋主任拿起伞也赶紧跟了出去,长时间的工作配合已经让他们形成了紧密的默契。三人一起向着居住在土坯房里老汉戴辉银家急速地跑去。

戴辉银老人老房

  戴老汉已经快80岁了,他们家的房子是爷爷那辈儿留下来的祖屋,是全村历时最久的房子,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深黄的土坯墙已经千疮百孔,房顶上的瓦也残破不堪,从外边儿看,倒像是武侠小说里侠士躲避追杀,无意间误入深山无人居住的屋子了。

  老屋几乎无法住人,狮子岗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早就为他建好了一套保障房,可是戴老汉自有一份故土难离的情怀,郭小平和村干部动员劝说了无数次,老人家就是不肯搬离祖屋。

  山里的村民们信奉去世的时候要在家里才算善终,而且老房子里还放着寿木,这是老人家不肯搬离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一次,拆除的机器开到了大门口,郭小平一再分析利害,极力劝说老人家搬离。谁料戴老汉“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你们就原谅我吧……我自打小时候就和爷爷住在这,我离不开这儿啊……”说罢不禁老泪纵横,旁人也忍不住潸然泪下。郭小平只得赶忙将老人家扶起来,拉过长板凳坐下,和风细雨安慰老人家。

  拆?还是不拆?这是个问题。明明大家都担心着土坯房的安全隐患,可是戴老汉就是过不了这个心里的坎儿。郭小平心里十分矛盾,拆除工作也只得暂时搁置。

  暴雨倾盆。戴辉银老人家的祖屋地势极低,十分危险。果然不出所料,郭小平和刘书记、张主任赶到的时候,屋后的山体已经在开始塌方,祖屋势成孤岛。顾不得许多,大家赶快挽起裤脚趟水过去。家里断电断水,老人家正在手足无措地在家里找手电筒,屋子里漫进来的水已经高四五十公分,没过了膝盖位置。

  一看到郭小平和村干部赶来,老人家老泪纵横,握着郭小平的手哽咽了:“这种时候,你们竟然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雨太大了,土坯房危险啊,必须赶紧离开”,郭小平二话不说撸起袖子背上老人家就往外走去。

  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山路湿冷泥泞。在积水已经更是寸步难行,郭小平背着老人家一步一步地摸索着方向,双腿愈发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可他不能停下来,停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必须把老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两名村干部在身后扶助着,几个人在湍急的逆流里才多了一份安全感。

  刚把老人转移到安置点,村干部的电话就陆续响起。原来,家里也进水了,妻子催着回来看看。可是检查山体滑坡、劝说村民转移、设置警示牌,带领群众清理泥石流清理路面……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抗洪抢险的战斗!

  他们不是不担心,这一整天在村子里奔波来回经过家门口无数次,可就是抽不出身回一趟家。

  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十一点,郭小平不记得已经转移了多少群众。当所有村干部返回汇合后,所有房屋受威胁的村民都已安全转移,他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许多村民在微信群里说,只要看到郭书记,大家心里就踏实了。

  文坳村危旧土坯房拆除整治工作开展之初,很多老表不理解。甚至在外面粉刷上白灰,想以此保留土坯房。

  “只要干部带头,工作就好开展!”郭小平和村委会两位领头人数次促膝长谈。

  “走,先拆我们家的,明天再去拆别的。”张主任带头把自己家正栋的土坯房给拆了,刘书记家新房还没建起来,也把自家的正栋和附属房拆了。两人为了这事,可没少被妻子数落。

  在走村入户中,郭小平发现窑下组黄宣良家的厨房是竹木结构,倾斜角度已经接近45度角,抱着侥幸心理的屋主竟然用一根木头支撑着屋角!黄宣良身体不好,多次中风,妻子和儿子智力有些问题,家里已经没有能干活的劳动力了。

  为了帮着改建危房,郭小平和张主任主动帮助黄宣良垫付了改建厨房的材料费用,并且和左邻右舍协商好了建房期间户主的吃饭问题。为了节省开支,张主任开着自家的小货车一趟一趟地去运砖头。一次运送的时候,路面上残留着过路车斗里漏出的砂子,张村长的车一下失去了控制,一边是悬崖峭壁,眼看着就要侧翻,他当机立断,马上往另一边打方向,撞在了山体上,所幸有惊无险。不到十天,黄宣良家用上了安全厨房。

  “那戴辉银老人家呢?他后来搬离了土坯房吗?”我好奇地问。

戴辉银老人在安置房

  “当然了。洪灾之后他主动联系郭书记要求搬离,拆除祖房那天老人家还挺高兴的,说是老房子不安全,一场暴雨下来才明白了政府的用心良苦。至于寿木,现在想通了,去世以后火化,又省事又节约用地……老人家现在接受新生事务的能力还挺快的……其实他们很善良也很简单,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他们也会对你交心。”郭小平爽朗地笑了。

  其实,在拆除工作当中的笑与泪、温馨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文坳村是三个村合并起来的,有1100多户,近5000人,145户贫困户,是西溪乡拆除面积最大的村,持续三个月,拆除2万多平方,100多栋主房,期间零纠纷零伤亡零上访,现在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县级验收。

黝黑面庞

  “嘟嘟!嘟嘟!”郭小平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屏幕亮了起来。

  他看了看手机放下了,又盯着屏幕傻笑了一下。

  “啥事这么开心?”我们打趣起他来。

  “嗨,没啥。我老婆和十个月大的小儿子在外地,我说这周末又不能去看他们了,他们给我发照片来着。喏,屏保这张照片就是我和小儿子的合影……”

  “不会PS了吧?那时候你挺白的,怎么现在黝黑黝黑的……”

  “哎,你们不知道,去年我回湖北老家探亲,半个月后,在村委会看到每个人都晒得好黑好黑,都快认不出来了。”妇女主任王姣春接过了话茬。

  那是 “三通一平”整理移民安置点的基础建设时期,划线、改路,工作量特别大。原先的路土质松软,雨天容易造成塌方,运来的基石料场的石头要一遍遍地填了之后,才能路面硬化。

  经过三四个月的努力, 郭小平和村干部一直操心着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终于在去年年底建成了,一个占地70多亩,投资320多万元,全县一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一共安置52户住户。

  整个文坳树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比较偏远分散,村道又小又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面有丰富的资源。土质适合栽种茶油和毛竹,可这路却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没人愿意进来收山货,自己运出去卖又太麻烦。

  “要不怎么说党的政策好呢!”罗祖传笑眯眯地开了腔。别看他们家现在交通方便得很,原先老房子离村委会有8个多公里的路程,从村委会开车去只能到半路停下,再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那一片住着20多户人家,都种了油茶和毛竹。他和妻子都身患疾病,每年要花去不少医药费,唯一的女儿在外地求学,劳动力都不够,更何况是找销售渠道。而现在3.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种的农产品很容易卖出去,他的老房子也保留成了“生产工具用房”,修路之后他去老房子那边栽种劳作也只需要花上十几分钟的车程。

  他说,郭书记可辛苦了,全村改厕那会儿,郭书记挨家挨户帮着测量选择发粪池位置;上庄组古乾玉家里只有两个70多岁的老人,接自来水有困难,郭书记就帮着老人家买了100米的水管,自己动手接好……咱们大家可都记着他的好呢。

  “可不!”妇女主任扑哧一笑,“郭书记路过村民家,经常有人拉着他进自家‘吃茶’或者倒杯米酒,这可是贵客哩。上次乡镇交叉督查,郭书记和督查干部一起下村的时候,古乾玉老婆一人在家,虽然腿脚不便,但早就把茶点捡好了,可大家无暇‘吃茶’,她就生了气,拿起棍子要敲大家,楞说不‘吃茶’就是看不起她……”

  郭小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黝黑的面庞竟有些可爱。

  我们也笑了。

大伙真幸运

  从罗祖传家出来,在村委会门口,我们碰到了贫困户骆传珍的女儿阿凤,她正准备带着两个侄女儿去赶集。

  这是一个极其不幸的女子,婆家和娘家都遭遇了车祸和罹患重病等变故,弟弟和弟媳留下两个小女孩,母亲又刚检查出癌症晚期,阿凤一个人就是全家的顶梁柱,她不能倒下,一旦她倒下,这个六口之家就彻底地垮了。她一直在县城打工,节假日就回到家里看望父母和照料果园,郭小平得知后,经常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开导她要乐观,困难一定会过去的。并且给阿凤的果园争取了5000元的“产业奖补”,去骆家探望时,总会给她打个电话,告诉她她父母的情况,不必挂心。

  “郭书记,看到你昨天在贫困户群里发的微信,你可真会宽慰人!我们大伙儿认识你真是太幸运了!”阿凤笑得那么爽朗,那么阳光。就好像她的生活里没有那些阴霾一样。

  “哪里!能来文坳、能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我的幸运。”郭小平真诚地说。

  阿凤走之后,我们一行人在村委会坐了下来。

  郭小平说,来到文坳村之后,他才懂得了基层工作的琐碎艰辛,才体会到贫困户的不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脱贫,实现那些小小的心愿。

  初到文坳村,有很多看到岗位公示牌的村民会经常给郭小平打电话咨询就医问题。

  长居深山的村民们有个病痛想到县城就医,可不熟悉地理位置、不熟悉专科医生,想办理办转院手续和报销的时候更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郭小平在村里还有当天的工作,无法亲自带大家看病,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单位的年轻人身上,让他们帮忙接贫困户和帮忙联系医生。局里的80后胡海洋对接到郭小平的电话已经习以为常了,他自己也笑着说为了联系和接送文坳村的村民看病,连腿都跑细了。

  慢慢的,郭小平发现,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疾病。所以,他联系了县城医院的专家和专科医生到文坳村义诊,通知了所有的贫困户和部分他了解情况的村民,给大家就医提供便利。

  寨前组的肖德文在赣州治疗花费了医药费7万余元,因异地结算只能报销50%,后来郭小平带着票据多方奔走,最后成功争取到报销90%医药费,避免了因病返贫。

  “要帮扶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责任重大!”郭小平皱了皱眉头。“我们希望能够尽力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脱贫。下庄组的80后刘春明有养殖技术,我们让他去参加了县城的创业培训班,现在他的养殖场养殖了珍珠鸡400多只,刚开始我要经常过去了解生长、防疫、场地情况,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目前第一批产品通过网络渠道和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宣传已经全部销售出去了。 所以我们打算多开展‘村民茶话会’,让尝到甜头、成功脱贫的村民分享经验,这样才能让贫困户们干劲更足。”

  话音刚落,他的手机又传来了提示音。那是去参加专业技能的贫困户在微信群发来的消息:“感谢您,郭书记,提前通知我回乡参加培训,受益匪浅。”

  端午节之前,郭小平提前在自己建立的贫困户交流群里发布了培训信息,并和部分想回乡创业的贫困户及家属多次联系过,以便外出务工人员提前安排好假期,既能参加培训,又能回家过节。

  他体恤贫困户一样有尊严,爱面子。在微信群里只有他和贫困户,这样才能保证他能够真正倾听到贫困户的心声,大家有些问题也好沟通。

  145户贫困户,都保留着郭小平送的一个杯子,上面刻着“医保局郭小平赠”几个小字和联系方式,以便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和他对接。郭小平对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每户几口人吃饭、家里人种植什么、是否成家,甚至连灶台的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这背后,是他密集走访、和贫困户的交心交友。

  “近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洪灾导致公路和水利设施损毁严重, 希望交通、水利、农业、民政等部门帮助文坳村和受灾群众开展灾后重建,我还在筹备一个基金会,借助社会力量帮助病患的村民们,希望能够如愿吧。”

  血红的夕阳下,文坳村的田野上,总是会出现一个黝黑的中年汉子的身影,他怀揣一棵赤子之心,他在播种着希望。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西溪乡文坳村;土坯房;果园;贫困户

红与黑——记西溪乡文坳村第一书记郭小平

在文坳村的一天,思想和情感都如同潮水一般剧烈地起伏着,被村民的热情所感动,为贫困户的改变而开心,更被第一书记郭小平黝黑面庞下的那颗赤子之心所打动,不由地心生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