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李铁汉”打铁46年传佳话

2017-08-17 18:30: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婺源8月17日消息(吕富来 王晓东)“我14岁入行,一打46年,哪里舍得丢下手中的锤子?”走进婺源县清华镇浮溪村,远远就听到一阵“叮、叮、叮”的敲打声。循声而去,但见写着“李记铁匠铺”招牌的铁铺里,一位老人正顶着酷暑、挥着锤子、甩着汗水,在专心致志锻造镰刀。随行的浮溪村支书吴雪凡告诉笔者,老人名叫李文焰,是铁铺主人,今年60岁,人们都称呼他“李铁汉”。

  一把大锤,他抡了整整46年

  “一块铁料变成镰刀、锄头,这样的‘魔术’令我着迷。”得知笔者来意,李铁汉打开了话匣子。自14岁起,他就随父抡起大锤打铁。一件精美的铁器,从铁料经过烧、锤、镐、磨直到成品,他一打就打了46年。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么辛苦的行当,李铁汉为什么一直在坚守?面对笔者的疑问,李铁汉耸了耸肩说:“吃打铁这碗饭,一半源于生计,一半源于热爱。”如今,虽然生活好了,但在李铁汉看来,这份手艺也想让儿孙流传下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在自己的眼前消失了。

  “李记铁匠铺”是一间狭小平房,虽然条件简陋,但打铁设施应有尽有。铺子正中间支着碳火炉,炉边架一风箱,各种工具和铁器摆满一屋。李铁汉左手拉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右手握小铁铲将炉膛里四周的木炭往铁料中央堆放。随着风箱的来回拉动,火炉里火光熊熊。等铁料烧红烧白后,李铁汉左手握铁钳将炉膛里的铁料钳到大铁墩上,右手迅速抡起大锤子对准铁料猛着一击。每敲打一锤,铁墩上的铁料并迸起点点火星。一番锤打后,李铁汉仔细端详手中尚未完全冷却的铁料,继续把铁料放入炉中……46年来,打铁飞溅的火花成就了他五彩斑斓的生命光芒,落下的锤音化成了他抑扬顿挫的人生节拍。

  “壮实的胸脯伴着有节奏的呼吸,肋部呈现出久经锻炼、钢筋铁骨般的肋条,肌肉随着抡起的铁锤紧张而有力地伸展收缩……”李铁汉说,他长期打铁,身体各个部位非常协调,身体很硬实,从未住过院。谈起求艺过程,李铁汉告诉笔者,他家三代都是祖传铁匠。从抡大锤子、拉风箱、修炉子到打制锅铲、菜刀、锄头等农业生产器具,再到后来生产撬棍、榔头、钢钎、管钳等建筑工具,他在“一块铁”上雕琢了大半生,做足了“铁文章”。

  一门技艺,他琢磨了整整46年

  有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一个简单的铁具,虽不起眼,却蕴含诸多打铁门道。四下环顾“李记铁匠铺”,铁铺墙上挂着打好的菜刀、锄头、镰刀等农业生产器具。笔者随手拎起一把镰刀,乍一看,工艺虽然简单,但见刀口闪着寒光,有着龙泉宝剑的锋芒。李铁汉说:“别看这手艺很传统,但讲究可多着呢!每件铁器都要经过烧、锤、镐、淬、磨诸多工序,每道工序都考验着打铁人的毅力和水平。”

  闲聊间,铁铺炉子里的铁料又烧红了。李铁汉用铁钳将炉膛里的铁料钳到大铁墩上,只见他身子向前一倾,猛地举起手中的铁锤,重重地抡在铁砧上。尔后,他又快速地,片刻不停地抡了几十下。看着铁器打制初步成型,李铁汉遂在铁器刀口处添加钢块,然后又放进了火炉里。

  “为什么还要添加钢块呢?”面对笔者的疑问,李铁汉说,“这你就不懂了,铁无钢不快,钢无铁不牢。这就好比人要吃饭一样,人是铁饭是钢。”原来,一把铁具里钢的成份比例直接关乎成品的质量:如果钢的成份比例太少,铁具刀口就不锋利;钢的成份比例过多,铁器在锻打时就容易断裂。“为了提高铁具的硬度,铁具经过锻打加工后还要进行淬火。像我打的这把镰刀,淬火温度得有五六百度,才能达到工艺的要求。”李铁汉把镰刀放到炉火里,拉动着风箱,火苗一下窜起来。不到几分钟时间,镰刀呈现暗红色,他用钳子从炉子里夹出镰刀,放入铁墩旁一个装满水的桶里。只见镰刀上冒着缕缕青烟,并伴有“扑哧、扑哧”的声响。

  “别看这简单的淬火,镰刀放入水中的速度和时间都很关键。”李铁汉解释道,如果镰刀放入水中的速度太快,镰刀使用时刀口就容易断裂;如果镰刀在水中的时间太短,镰刀使用时刀口就容易卷刃。“你看,这镰刀由淬火前的白色变成了黑色。”经过淬火,他从水桶里取出镰刀教我分辨着说。

  一份传承,他坚守了整整46年

  从冷兵器时代开始,打铁一直是门古老而火热的锻造技艺。但在新时期,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远去。

  “我儿子也跑出去打工了,真担心没有继承人。”谈话间,李铁汉忽然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早些年,他和儿子都在铁铺里为十里乡亲锻造一件件锋利实用的农业生产铁具,其高超技艺备受邻里乡友好评与敬重。然而,随着机械化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替代了手工打制。加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拿镰刀、扛锄头的农民越来越少,农耕器具需求量也越来越少。为了发家致富,李铁汉儿子也丢下了手中的锤子,加入了“打工潮”队伍,整个铁铺里只有他一人。

  所幸,社会环境虽然发生了大变化,然而李铁汉却不愁没生意。清华镇上开饭店的李老板是李铁汉的“铁杆粉丝”,常找到他帮忙打制菜刀。“我原先从商店里买菜刀,虽然便宜,但用起来不顺手,也容易坏。特别是店里生意好、后厨忙的时候,菜刀不好用,别提有多揪心。”李老板说,“后来,我慕名找到李铁汉,请他帮忙订制菜刀。虽然人工锻造价格稍贵一点,但是一分钱一分货,订制的菜刀质量好很耐用,店里的厨师用起来也特别顺手。”如今,就在口口相传中,远近饭店老板来找李铁汉帮忙订制刀具的可谓络绎不绝。

  正所谓技不压身,除了饭店老板,随着婺源“三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前来找李铁汉帮忙订制各类刻刀的非遗传人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李铁汉,已然成了“私人订制专业户”,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锻造的器具恰到好处、用着顺手,令人爱不释手。

  “我们准备将‘李记铁匠铺’打造成参观体验点,让游客体验打铁过程,传承打铁文化。”采访中,清华镇党委书记陈伟雄说,通过实施“旅游+”战略,让过往的游客、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镜头记录打铁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让传统打铁技艺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婺源“李铁汉”打铁46年传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