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一张古琴弹新篇;道都菖蒲,食药良品话渊源

2020-07-13 16:27:00来源:央广网
 
 
   7月9日至10日,“文化的力量——2020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在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举行。这时,一曲悠扬的古琴声从鹰潭馆内传来,那声音,仿佛穿越千年的光阴而来,悠长悦耳,不由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寻琴而入。
  鹰潭展区的陈展主题是:千年文脉,风物鹰潭。从鹰潭馆的整体布局来看,可谓是大道至简,主要涵盖古琴文化、大健康产业、菖蒲文化、道家文化、道家茶文化+铜雕刻文化、古陶文化、古越文化、心学文化等。从鹰潭馆展示的每一个细节来看,可谓是匠意精工。

江西文化-鹰潭馆

  在现场,江西省古琴学会会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脉琴社社长海月老师现场演奏,或刚柔相济、跌宕起伏,或声韵并茂、绮丽细腻,让人如痴如醉。

海月老师古琴演奏

  在展厅中央,一张从龙虎山崖墓群中考古发掘的“十三弦琴”的仿制品古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龙虎山崖墓出土的春秋古琴距今约2600年,为中国最早的古琴实物,且为13弦琴,音域宽广。之前的史料显示,十三弦琴出现在隋唐之后,而龙虎山崖墓出土的这张琴,把十三弦琴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鹰潭出土古琴(仿)
  江西省古琴学会会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脉琴社社长 海月:因为古琴有几千年的文化,在佛教中,它是法器,在道教它是道器,在我们生活之中,它是修身之器。所以从古至今道教的名人圣人,都用古琴去修身养心。所以今天我想表达的就是说古琴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必左琴右书,琴棋书画,古代文人皆通古琴,生活之中要用古琴修身养心。
  海月老师告诉记者,古琴是文人的器物,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八音之尊,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在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因其苍古典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一直备受古代文人推崇。古人都会在家放置一张琴,一方面有驱邪避邪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彰显主人的文化气质。此外,古琴的音色低沉,含蓄浑厚、余韵悠远,对人心有非常好的抚慰作用,它的F调跟人的心脏频率相接近,可以让人们的心绪慢慢沉静下来。
  海月老师表示,龙虎山人杰地灵,是道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实物古琴又出自龙虎山,江西省古琴学会也与龙虎山和鹰潭有了不解之缘。当前,江西省古琴学会正在与鹰潭、龙虎山合作,通过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古琴文化交流活动,来提升鹰潭古琴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古琴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认可,让“小众”古琴文化走向大众。
  谈菖蒲,首谈江西。
  菖蒲和江西渊源很深,宋朝就有记载:“菖蒲以九节为宝,以虎须为美,江西种为贵。”历代江西文化名人,如解缙、汤显祖、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朱熹、姜夔、郑会、曾几、谢叠山、文天祥、朱耷(八大山人)、陈寅恪等为其赋诗歌咏。
道都菖蒲良品
  江西菖蒲以鹰潭龙虎山的菖蒲最为有名,菖蒲是鹰潭自古以来作为中国道家养生文化圣地的重要植物,拥有极高生态环境价值、养生药用价值和深厚的民俗文化价值,被誉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其药用价值在《神农百草经》《本草纲目》等典籍中有详细记载。
  道家茶道
  鹰潭龙虎山的茶园地处道家祖庭,南北气候交汇调和,周边碧水丹霞环抱,典型的高山环境,较高的海拔,独特的高山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内含物积累丰富。尤其是氨基酸、芳香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多,从而形成了道家红茶滋味鲜爽、甘醇、润滑,香气高锐等特点。 
道都茶文化           
(记者胡斐 通讯员祝卫明 吴玺 江珊)
编辑: 邓玉玲
关键词: 古琴;道都菖蒲;

穿越千年,一张古琴弹新篇;道都菖蒲,食药良品话渊源

7月9日至10日,“文化的力量——2020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在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举行。这时,一曲悠扬的古琴声从鹰潭馆内传来,那声音,仿佛穿越千年的光阴而来,悠长悦耳,不由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寻琴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