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上

2020-01-19 21:42:00来源:央广网

——馄饨的前世今生

文/胡啸

  常有一碗馄饨,在月亮之上。

  儿时居宋城,盼一年,年三十奶奶不知从哪里做工才挣来一碗大户人家常见的馄饨。其味之鲜、之苦,常在月亮之上。

  青年时代进疆,以为这人间尤物出自天山脚下。吐鲁番阿斯塔纳唐代墓,出土一只木碗,上面四只馄饨、一只饺子。距今约1400年。

  后来查史料,发现馄饨还是饺子的父亲,是饼的儿子。西汉杨雄《方言》:“饼谓之饨”。内夹馅,形如弯月。烤,成饼;煮,成汤饼,即馄饨的爹。用于祭祀。

  南宋,建都临安府,江南富足之地。馄饨才有机会走下神坛,飞入豪门富户之家,成为人间口福。

  难怪苏杭一带,馄饨如此名目繁多,荤素甜咸香各种馅儿,元宝、抄手、清汤、莲花、馄饨各种包法儿,数百年间遍布大街小巷,皆源于汉家之手,2000多年。

  后来青、中年代多次入闽,闽南闽北,四处晃荡,方知馄饨的儿子是肉燕,顿感天下实在太小,哪座山哪条河都可以见到馄饨的子孙。

  唯独馄饨爷这孩子的名字取得十分诗意,十分平实鲜美,又肉又燕,名副其实。

  明朝的丹阳肉燕、清代的下屿肉燕,都是薄如蝉翼、形似燕尾、近乎透明,不同的就是食材的组合、烹饪的差异,一样的润玉翡翠载浮载沉。

  福州人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总有“太平燕”,将后腿肉槌成肉泥,掺上番薯粉,擀成纸片,切成方块,包上肉馅,做成肉燕。那真是嫩滑爽脆、淳香沁人,最负盛名。

  太平燕的名字也好,大户人家,谁不愿意世世代代吃上太平宴?而闯南洋的老百姓,肩负家族的重托的,也许临行之前可以吃一碗加了鸭蛋的太平燕,福州话叫“压浪”,这就很具海边人的风俗了。

  太平燕也叫小长春,从浦田传回浙江矶山的时候,人们也把太平燕做成长春花。矶山人还点上米醋,由胡椒粉点缀出来淡淡的、香香的,微微的酸辣,和着燕皮的嚼劲儿、肉馅儿的入味儿,把个人间美味发挥得温而不伤、回味悠长……

  但是我还是怀念奶奶的那碗馄饨。也许奶奶读过《燕京岁时记》:“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顿似天地馄饨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意思是一年一次,打破混沌,开天辟地。

  还不是因为穷,吃不起才一年一次,偏要找个托词给人思想。所以我说太平燕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天下无双,诗意盎然。

  新春过几天就来了,愿大家有吃有喝,太太平平!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馄饨;随笔;前世今生

月亮之上

常有一碗馄饨,在月亮之上。儿时居宋城,盼一年,年三十奶奶不知从哪里做工才挣来一碗大户人家常见的馄饨。其味之鲜、之苦,常在月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