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足迹】 井冈山上

2019-04-29 10: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井冈山4月24日消息(记者谢元森 吉安台记者陈梓斌 王重锴)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今天播出:《井冈山上》,央广记者谢元森从江西发回报道。

  4月8日,我坐火车来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火车站,这是我第7次上井冈山。

  “教官:好,全体都有了,咱们上来之后就不用抬伤员了,每个班一列,一起往前……”

  在茅坪乡坝上村茂密的竹林中,我遇上了一支身着红军服,肩扛弹药箱的行军队伍,村民告诉我,这不是拍电影电视,而是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他们坝上村开展的体验教学课程——“红军的一天”。

  学员们在这里,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扛弹药箱,抬担架,最后还会自己动手做一顿红军餐。

  坝上村驻村干部刘卫东告诉我,为了引入这门课程,村里通了旅游公路,所有民房修葺一新。而学员在当地村民家中做红军餐,餐标是32元每个人,“红军的一天”这堂课上得好就能带富一个村。

  刘卫东:“我们从2012年的8户增加到现在52户在接待,从以前接待3000人到现在三四万人,去年18年我们户均增收也有1.5万元以上。”

  四月的井冈山,天气总在晴、雨、雾之间随机切换,蹲点的第4天,我跟随柏露乡副乡长陈龙来到了更为偏远的下陇村斜源组,陈龙今天要为井冈皇菊一家家做推介。

  陈龙:“我们现在(推广的)皇菊是这样的,你这些闲置的土地全部可以种上,现在我们鼓励种皇菊,有公司来指导,技术这一块不用担心。我们刚开始做谁懂怎么种啊?什么都不懂。”

  村民:“那里长富桥不是种了吗”

  陈龙:“对那是公司种的,那个公司有计划派几个人常驻我们这个地方,每天就是到处来转……”

  8天后,我再次来到柏露乡时,正赶上省农业专家来和农民代表交流皇菊种植技术。

  陈龙:“各位父老乡亲,上午我们讲解了皇菊种植的理论知识,下午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庆老师……”

  理论学完后,技术员范晓峰又来到田垄上拿着10厘米长的菊苗接着给老乡们上课。

  范晓峰:“我们种水稻一亩一般收入是三四百,现在采取这种模式一亩地基本能拿到3000块,这就相差了十倍。”

  在井冈山的15天里,除了柏露乡的皇菊,我还看到了拿山乡的大棚菜,茅坪乡的黄桃,厦坪镇的蘑菇,它们都已颇具规模。在特色产业带动下,2018年,井冈山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0968元,同比增长14.8%。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25%。今年,井冈山将新增茶叶面积1万亩、果业面积1.5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的特色药材产业基地,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

编辑: 邓玉玲
关键词: 井冈山;产业基地;茶叶;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足迹】 井冈山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今天播出:《井冈山上》,央广记者谢元森从江西发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