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江苏调查总队发布最新物价数据,9月份,随着食品价格跌幅扩大,全省CPI同比上涨1.5%,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回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波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主副食品供应通常货足价稳。作为食品“风向标”,猪肉价格继续受到供大于求的压制,9月份同比深跌41.8%,跌幅扩大2.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CPI下降0.98个百分点,成为平抑CPI最重要的“稳定器”。鸡肉价格同比下跌4.1%,跌幅也有所扩大,扩大了0.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稳中有降,同比下降0.2%。同比上涨的食品,则普遍出现涨幅回落的态势,淡水鱼、鸡蛋、虾蟹类、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2.6%、15.4%、10.1%、2.1%,涨幅分别回落5.6个、5.2个、0.1个和5.1个百分点,四种食品合计拉动CPI上升0.38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力不足猪肉四成。

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六涨二降”,上涨的价格依次为:交通通信上涨6.2%,教育文化娱乐上涨2.6%,衣着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1.5%,医疗保健上涨1.2%;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2%。交通通信价格涨幅领先,主要是受到全球原材料普涨大背景下国内成品油价走高的影响,10月9日最新调整后的江苏95#国VIA汽油价格为7.75元/升,较去年9月18日上涨1.92元/升,幅度为33%。

和上月相比,全省CPI下降0.1%,环比“两连降”。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上涨1.5%转为下跌1.8%,重要“菜篮子”商品跌多涨少,淡水鱼、猪肉、虾蟹类、鸡蛋、鸡肉价格分别下降9.5%、5.7%、3.4%、1.5%和0.3%,鲜菜价格环比持平,鲜果、牛肉价格微涨。八大类消费价格环比“五涨二降一平”。新学期开学部分学校收费上调、冬装新品上市,分别推动教育文化娱乐、衣着价格环比上涨0.7%、0.5%。

今年以来,江苏CPI涨幅最高点也不过是6月份的2.1%,该涨幅搁在历史坐标中衡量都是相当“温和”的,与年度“3%左右”的调控目标相对照,也是非常“理想”的。然而,表面“波澜不兴”的CPI背后其实“波云诡谲”。除了食品中猪肉、淡水鱼等价格史无前例地“异动”外,最值得关注的是原材料价格全球范围暴涨对消费价格的结构性影响。9月份,江苏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9%,非食品价格上涨2.4%,二者相差5.3个百分点,不仅反差强烈,而且落差较上月扩大了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虽然食品价格“稳”住了CPI,但原材料价格走高对工业消费品等非食品价格的推涨作用不可轻视。

目前,与CPI同时发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焦点。9月份,江苏PPI同比上涨8.2%,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再创近13年来新高。其中,煤炭开采等采掘类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分别上涨93%、18%,这对下游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构成了巨大挑战。

消费端的CPI和生产端的PPI相差6.7个百分点,二者所形成的“剪刀差”之大再破纪录。与此同时,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之间也存在着涨幅落差,9月份后者同比上涨17.7%,高于前者9.5个百分点。这两种“剪刀差”的存在,表明消费端和生产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所感受到的价格“温差”明显。

CPI指数受政府调控,食品等重要民生价格必须保持总体稳定,而商品生产领域竞争也非常充分,这些都客观上迟滞了PPI向CPI的传导影响。9月份,江苏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9.7%,与之相比,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仅上涨1.9%。不过,影响虽被迟滞,但传导的压力始终存在,所以,对看似“平淡无奇”的CPI指数尚不能等闲视之。(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