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将黑土地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连续3年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稳居全国首位。今年,吉林省持续加强战略谋划推进,优化提升“梨树模式”, 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050万亩,整体推进县保持15个,实现适宜区域全面实施。

持续强化顶层设计,黑土地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省、市和30个重点县农业农村部门设立黑土地保护专职工作机构。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公安、检察、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联动,依法推进治理保护。

认真总结“梨树模式”,推广面积持续扩大。安排落实资金12.2亿元,按照秸秆覆盖程度分3档实施差异化补助。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依托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对保护性耕作实行实时监测。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探索建立了黑土地保护十大模式。2021年,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3.5万台,比上年增加0.6万台。示范推广秸秆碎混还田近50万亩,相当于过去3年总和;秸秆深翻还田近1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以上;米豆轮作技术150万亩;盐碱耕地治理模式30万亩以上。

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显著增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纳入中科院首批14个典型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组序列,省级重点实验室已启动建设,5个工程研究中心已完成批复。

中科院落实投资3.06亿元,开展黑土地6个专题28个项目课题攻关。吉林省科技厅启动“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相关科研机构联合设立70多个项目(课题),并全部启动。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和一批示范点,实施“百千万”引领行动。2021年,梨树示范基地玉米产量达到1077.94公斤/亩,创造东北地区玉米高产纪录。在西部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与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推广面积近20万亩,实现重度盐碱地水田亩产417公斤,增产近七倍;轻度盐碱地水田亩产625.6公斤,达到高产田水平。

持续加大重点保护项目实施力度,农田生产功能不断提高。紧盯黑土区耕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实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80万亩。在梨树等10个县市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在22个典型黑土区县市实施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120万亩,改造更新农田防护林10.5万亩,在18个县市治理侵蚀沟547条,比上年增加8个县市193条。(记者闫虹瑾)

编辑:王永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