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4月6日长春消息(记者 苏高格)在中原地区经营着一家朝气蓬勃的企业——豫龙纺织的杜春华,是吉林省松原市人。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学习纺织专业,后来又经营纺织企业,二十多年风风雨雨,依然是不改初衷,稳稳地为中国制造添一抹亮色。

豫龙纺织现貌(央广网发 豫龙纺织供图)

  借力发展 拓荒路上初获成功。杜春华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毕业就分配到国企当技术人员,很快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毅然放弃平稳的行政工作,跃身商海,踏上创业的坎坷之路。他首创“银龙”公司,掘到了第一桶金,积累了后来创业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镇平在河南中原崛起的发展浪潮中,以改革洼地显示着工业强县和投资发展的魅力。而立之年的杜春华以租赁的方式,接手了一家停产的棉纺企业。于九八年六月一日,具有一万锭规模,300人就业,年产1000余吨的棉纺企业正式投产。五年后,年产棉纱2500吨以上。

过去的豫龙纺织(央广网发 豫龙纺织供图)

  创新创业 春的耕耘秋的收获。2003年,杜春华投资创立了豫龙纺织有限公司,首期投资3800万元。2004年6月1日,建筑面积10050平方米,10000锭规模,年产棉纱超1000吨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像充满活力的青年,挺立于工业园区,正式投产运营。当年生产各类棉纱2040吨,实现销售收入4177万元,完成入库税金150余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50余人。银纱抽动,马达嗡鸣,随着彩锭的飞转,豫龙传出创业初胜的旋律。

  志在超越 技改助推产业升级。豫龙纺织在杜春华带领下,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2004年投产后,公司“一手抓生产的创业积累,一手抓技改上档升级”,迅速组织十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投资800万元,增添设备,昼夜奋战,十月底完成首期技改工程任务,新增10000锭生产规模,使公司整体规模在半年中达到20000锭,年产棉纱2000余吨,实现了豫龙投产后发展壮大的第一次飞跃。

  2006年的春天,随着市场的开拓和棉纱的需求,公司决定投资1500万元,实施第二期技改工程。在生产正常有序进行的同时,先后扩建厂房和配套设施15420平方米,增加专项设备,再次提高10000锭生产能力,从而达到30000锭生产规模,年产各类棉纱3000余吨。豫龙纺织有限公司从技改入手实现了投产后发展壮大的第二次飞跃。

  企业运行良好,管理步入规范,产销双增,展现了豫龙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志在超越的决心推动下,科技就是生产力的新理念不断地扩展了豫龙人的视野。二00七年,公司大胆决策,投入1800万元启动了上档升级的第三次技改工程。改造扩建车间,购进安装现代化的清梳联、精梳机、条并卷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乌斯特条干仪等数十台先进设备同步进行,如期完成10000锭精梳生产线,不但使企业整体生产能力达到40000锭,而且由于新设备、新工艺创新的棉纱新品种,从而使精梳棉系列产品占领市场,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0年,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划,再次启动第四次技改项目,投资改造关键设备,增加10000锭规模,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5万锭,年产各类棉纱达到5000吨以上。

  2011年及其之后,为适应市场需求,围绕新产品开发,公司以超人的胆略和智慧,果断决策,先后投资2500万元,进行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第五次规模性技改工程,购置各类先进棉纺设备80余台套,并配置落纱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工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新产品系列开发生产创造了条件。

豫龙纺织车间(央广网发 豫龙纺织供图)

  杜春华发展不忘奉献,以爱心回馈社会。近年来,公司为学校捐赠万元的桌椅,改善了学生上课条件;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汶川地震和抗疫捐款;在扶贫攻坚活动中,先后为彭营镇罗李沟村39户贫困村民、田营村61户贫困村民资助大笔的帮扶资金,扶持困难群众。

  豫龙纺织有限公司先后被市、县命名为“民营50强”企业和“星级企业”,杜春华被南阳市授与“五一”劳动奖章。

编辑:苏高格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