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追光人”:敢为人先 甘于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在被称作新中国光学摇篮的长春,就有这样一群以自主创新为己任的“追光人”,从第一炉光学玻璃到给“神五”“神六”装上太空之眼,他们始终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坚守“甘坐冷板凳、永不言败”的科研精神,在多项科研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这是前不久,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天问一号”传回的首幅火星图像。拍摄它的“天问一号”高分辨率相机就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能够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千米拍下如此清晰的图片,归功于相机的长焦距离轴三反射镜光学系统。上世纪90年代末,欧美制造商已将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制造技术列为核心关键技术,并研制出在轨性能优良的各类光学遥感卫星。而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开发面向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集成制造技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离轴三反研究团队应运而生。但当时国外对该项技术采取完全封锁,别说科研资料,就是相关信息都少之又少。

  

  就这样,团队从零开始,不断摸索。从着手研究,到应用成功,离轴三反的研发历经了整整十个年头。2009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宣告研制成功,科研成果一经发布,让国外相关领域专家连说了几个没想到。

  

  探索浩瀚宇宙,需要更强大的空间望远镜。秉承向科技前沿看齐,为发展做储备理念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将目光聚焦到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技术,将反射镜化整为零,在太空组装。2014年开始,他们就自筹经费、组织研究团队开展该项技术的研究。

  

  目前,该项技术研究已经取得部分突破性进展,未来5至10年有望进行在轨部署。从王大珩到蒋筑英,从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到给“神五”、“神六”装上太空之眼再到如今在多项光学领域领跑,“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成为了一代代吉林“追光人”的信念。

编辑:王永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