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达到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9%,中国经济增长5.6%。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凸显了我国经济的韧性。这强劲韧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新消费、绿色发展等新动能的有力支撑,为抵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起到了显著作用。

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火车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推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2020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超过了欧洲平均水平。2020年我国PCT专利申请量达68720件。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53.0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21.3万件,均居全球首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表明,中国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最新排名为全球第12名。中国在市场应用创新,比如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细分指标均实现全球领先。知识和技术产出指标整体增幅最大,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跃升至全球第一。《2021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城市数量,中国首次超过美国。

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为经济韧性增强提供了原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11.8%稳步增长到2020年的15.1%。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4649.1亿元,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67%,有效发明专利增速超过10%。2021年1-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比全部投资增速快1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5%。这些为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在此背景下,涌现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已累计公布三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名单。

传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使经济增长的基础更为坚实。传统制造业领域持续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展动能涌现。很多企业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精细化、个性化、平台化和智能化,并优化企业的生产运营流程,使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从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这也推动国潮、国货、国牌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国产品牌的兴起,与其精研中国消费市场,适应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着直接关系。

很多中国品牌商不再走“从国外创意到国内山寨”的路径,而是通过发现消费者的痛点,依赖于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体、快速的传播能力,再结合品牌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开发出更具魅力、更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融合促进作用稳步提升。在消费领域,今年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376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4979亿元,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对消费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绿色发展迈出经济持续增长新步伐。根据生态环境部、中环协联合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6万亿元至2万亿元,2025年将超过3万元。要实现碳达标、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大投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少刚曾指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共需要约136万亿人民币投资。而摩根大通的研究团队则指出,未来30年,中国的绿色投资可能超过90万亿元。

这意味着低碳节能减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电动汽车为例,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但仅占汽车总量的2.1%。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93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从增量来看,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0.3万辆,增长234.9%。中国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总体上看,新动能的持续发展壮大,正在成为支撑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张圣琪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